136.避风行船江湖间唯畏大风。
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
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
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
国子博士()李元规云:“生平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译文:在江河上行船最怕遇到大风。
冬天起风时风力由小渐渐变大,行船的人可以提前有所准备;但是盛夏的风一转眼就刮起来了,常常(令行船的人没有准备)而遭遇灾难。
曾经听说水乡的商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
一般来说夏天午后起风,想要行船的人,在五更天就起来,看见月亮星星明亮皎洁,天空明净,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临近中午时就停船。
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国子监的李元规说:“我一生在江湖中行走,从来没有遇到大风,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137.裴旻射虎北平多虎,旻善射。
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既而于山下四顾自矜()。
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
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
”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
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
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
自此惭愧,不复射虎。
译文:北平有很多老虎。
裴旻善于射箭,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
然后他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
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
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
”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
”裴旻跳上马向北而前进,停在茂密的草丛中,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
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按着地面一吼,山上的石头都裂开了。
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几乎不能够免于一死。
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道理:盲目性害人。
殆:(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138.李泰伯指瑕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lùsù)(),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却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
”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
(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成“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39.王安石改诗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译文: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
这种注重锤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140.王充论文与道繁文()之人,人之杰也。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
毛有五色,皆生于体。
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译文:有文采的人堪称人中豪杰。
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花、叶,内有果实,外有皮。
文辞的形式犹如树的枝叶、皮毛。
胸中有真情实感,落笔成文章,外在形式和思想内容相符合。
情真意切则能够文思敏捷,所以文采显现,思想表达明晰。
人写文章就像公鸡长羽毛,再漂亮的羽毛也是长在身体上。
如果文章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内容,这就如同公鸡白长了五彩的羽毛。
著:(1)文墨著竹帛()(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3)著书立说()(4)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5)盖以十舰最著前()(6)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41.一铀鼠画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多次落下。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他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142.老农识画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
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译文:马正惠曾经珍藏了戴嵩的《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打开来晒。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偷的笑。
马正惠觉得疑惑,问他笑的原因。
农民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用尽全力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的,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对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寓意:创作要有生活经验,鉴赏也要有生活经验。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
(或:要不唯书本,不惧怕权威,实事求是)143.指头画苏虚谷工指头画,每以巨擘(读作)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似管成君()反让一头也。
前于白门相晤,见示短幅,上自题识,书法苍劲可爱,洵()称双绝。
近约庵亦善此法。
东桥有题指墨《渔翁》云:“本朝高侍郎专长指头画,人物花鸟,信手而成,皆有奇(不寻常的)趣。
如《初平叱石成羊》,如《海神吐雾成市》,奇奇怪怪,有笔墨所不能到者。
然苍莽无余,细润不足,未若此《渔翁》,须眉隐约,有江湖散人趣。
而浓柳垂阴,微波生浪,钓竿鱼具,蒻笠()棕簔(),色色精巧。
使俗手为之,恐鼠须细笔,未必若此生动也。
”因()叹天地一指,生出如此奇巧,而我十指如铁,且不能握管作画,奈何。
俗传:“一人遇吕师,指石成金(用典,吕洞宾点石成金的传说)。
师问汝欲金否?其人曰:‘不要师金,只要师一指。
’”我亦不愿得约庵画,只愿得约庵一指。
译文:苏虚谷擅长画指头画,常常把大拇指作为粗毛笔,食指和中指作为中毛笔,无名指和小指作为细毛笔,观察它时机适宜的时候,用精神和气力运作(画画),高超傲古的程度,超出了常法,好像是毛笔反过来让它一头。
先前我(与他)在白门相互会面,看见展示的短幅画,直到在上方书写的题识落款,书写的章法苍老挺拔值得喜欢,诚然堪称(书与画)双绝。
近来魏约庵也擅长这种方法作画。
陆东桥在魏约庵的指头画《渔翁》上题识说:“本朝的高侍郎专门擅长画指头画,人、物、花和鸟,随手就能画成,都富有不寻常的趣味。
比如《初平叱石成羊》,比如《海神吐雾成市》,新奇怪异的样子,有些是毛笔墨所不能够达到的地方。
然而空阔无边没有多余,细致装饰不足,不像这幅《渔翁》,胡须和眉毛隐隐约约,有种江湖闲散之人的趣味。
并且浓密的柳树垂下的树阴,细微的水波生起波浪,垂钓的竹竿和捕鱼用具,用竹编制的斗笠和用棕编制的蓑衣,各种景色精致灵巧。
假使一般的庸俗的人的手法画它,恐怕像老鼠的胡须那样细地用笔画,也不会像这般生动。
”因此(我)感叹天地间的一根手指,就能产生像这样奇异灵巧的画,然而我的十根手指像铁指一样,而且不能握住毛笔作画,怎么办呢。
俗世间流传:“有一个人遇见吕洞宾,(吕洞宾)会点石成金。
吕洞宾问(那个人)你想要金子吗?那个人说:‘不要吕师的金子,只要吕师那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
’”我也不愿意得到约庵的指头画,只愿意得到约庵那能够画出指头画的手指。
称:(1)洵称双绝()(2)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
()(3)相如每朝时,必称病。
()chèn(4)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144.林之栋画兰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
樵者或(有的)告:某山大壑(山沟或大水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
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
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
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译文:林之栋擅长画兰花,喜欢游览,凡是听说哪里有兰花的,就必然要花大力气去寻它。
有砍柴的樵夫告诉他,在某个大山沟中,经常闻到兰花的香气特别浓,但是荆棘丛生,虎豹横行,不能去。
林之栋于是召集一些壮士拿着刀箭和火枪,准备了干粮,敲着锣进入深谷中,就像面临大敌一样。
到了后,看到兰花叶子就有一丈左右,花和手掌一样大。
从此以后,他所画的兰更是变得令人称奇。
道理:创作的源泉是生活,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是艺术家的责任。
145.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
一次,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说:“你们说一下这事。
”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
”那二人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
道理:文字要精简,去除冗杂多馀而保留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