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政策2 (2)
公民:通过法定的渠道自由、充分地发表自己的
意见,并能一定程度上得到照顾和认真对待,在 政策对自己不利时能够提出反对意见,并得到相 应的照应,这样才是平等和民主的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的途径:直接投票、听证会、查询和质
询、社区民主大会。
第三节 政策形成过程—问题、议程与制定
3.1、政策问题—什么问题应该进入政治视野? 政策问题可以被界定为这样一种状况,即社会上一 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或者不满(即出现了 公共问题),于是便想通过政府行为来加以解决或 重新调整。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的条件是:人们必须对此 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如果不对社会状况进行定义, 并将它清晰地表达出来以至于引起政府的关注的话, 那它不会变成公共问题的。 社会问题 界定 公共问题 政策议程 政策问题
2、政策的议程设定模式 1
问题由谁提出?如何提出?议程设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政 策子系统的特征,它决定着是由政府还是由社会首先提出政策程 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公众支持程度,见表9-2。
政策的议程设定模式 2
王绍光等人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议程设 定的六种模式,见表9-3,这些对于揭示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4、不决定
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对团体内部现有利 益和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在被提出之前或者在 显现之前被平息掉,或者在在还未进入相关的 决定领域之前被扼杀掉,或者在政策的执行阶 段要么一事无成,要么无法执行,要么被毁掉。 1、使用强制力 2、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信念—政治文化—也 可能将问题和政策方案拒于议程之外 3、冲突管理—为避免巨大冲突
第四节、政策采纳(政策决策)
政策采纳是官方人士采纳、修改或反对某一政策可选方案的 过程。通过采纳过程,政策就具有了公共权威的影响力。也 称为政策合法化过程。政策采纳的典型内容是针对某一方案 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支持者努力使其通过的过程。非典型 过程则是决策。
1、决策:是从许多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
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理性的个 体面对如下情况:1)面对的是一个能和其他问题区分的问题;2) 决策者的目标、价值或目的是已知的;3)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 个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4)对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进 行调查;5)方案比较;6)选择出最优方案 批判:1)决策者面临的不是具体的、被清晰鉴定的问题;2)对决 策者的智力要求是不现实的,3)决策者通常所面对是价值冲突, 很难权衡,4)沉没成本
3.公共政策的价值取 向
(1)公平是从属于价 值理性范畴的概念。公 共性是公共政策最本质 的属性。 (2)效率被定位于工 具理性的界限之内。 (3)尽可能满足社会 主体对于民主的要求, 担负起维护民主的责任, 这是公共政策的一项基 本功能。 公平
效率
公共政策 的价值取 向
民主
4、公共政策主体
立法机关:反映国家意志,发挥对重要事项的选择和决
缺点:
忽视底层官员与政策标的 群体采取的各种策略性行 为
行政对政治的影响: 行政对政策形成的作用:1)在立法机关做成政策 之前,许多立法和法令来源于行政,由于立法所 处理的主题的技术性日益加强,以及主要执行官 作为政策议程确立者的作用显著扩展,从而使行 政的作用日益加强;2)执行命令传达到行政部门 之后,由于自主裁量权使行政部门可以发挥更大 的作用 自主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 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 断、自行选择采取最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 一种行政权力。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基层官员或 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适应复杂的政 策情境
政治对行政的影
一个机构形式合法权力的有效性,实际上能做什 么和不能做什么,会受到合作者的数量和所拥有 的政治支持的影响,换言之政治影响着机构处置 权的运用和计划的实施 行政首长,大多数行政机构或是处于总统的指挥 序列中,或是由总统通过人事任命、预算建议、 开支控制和政策指令等形式加以控制 国会的监督系统:委员会的听证会和调研活动被 用于收集信息、回顾政策执行、公示行政机关的 活动、给行政关于压力和提高国会政治信誉。 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和法规解释的运用 其他行政机构:权限彼此竞争或重叠的行政机构 互相施加影响
4、决策标准:价值观、政党联盟、选民利 益、公众意见、依从、决策规则。 5、群体决策类型 讨价还价 说服 命令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执行
5.1、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的方式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优点:
科学管理的精神,强调专 业分工、层级节制
评价: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强调应该给基层官员或地 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 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 情境 评价: 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在政 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构成 政策网络的正式和非正式 的关系上
2.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家查尔斯· E. 林德布罗姆(Charles E.Lindblom)提出的。他认为, 这一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建议聚焦策 略”: 林德布罗姆认为,决策者习惯于通过把前面所做 的决策与后面的进行比较来完善政策,因为现有 的决策是经过反复试验过的,决策者采用的方法 是“以现实的情况为基础,不断地、逐渐地向外 扩展”。因此,这样做出的决策通常与现有的决 策只有细小的区别,即与现状相比的改变是渐进 的。如他所说的渐进决策的核心是“力求实现决 策系统化,强调政治共识的必要性,并通过不断 试错来加强学习,而不是胡乱地做出随便的决 策。”
某些状况要想成为政策问题,它必须被看做是适合于政府 行动的议题,而且政府要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和方案。
1.
2.
3. 4. 5. 6.
问题界定: 不同的人和团体对同一问题的界定和认识通 常不一样,一次问题的界定不仅仅取决于它 的客观因素,还取决于社会因素。 尽管许多问题持续存在,但对这些问题的界 定会随着价值观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问题的界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它能够帮助人 们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界定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寻找原因。 有些公共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很难详细描述 公共问题的另一个特性是他的易于引导性。 这与它是有形问题还是无形问题有关,还受 到其波及范围和复杂性的影响。
第四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政策的概念内涵 政策形成过程 政策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评估 总结:公共政策过程 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1.1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 “政策科学”这个概念是由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1951年拉斯韦尔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 法的新近发展》里,由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 向》一书首次对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 性质和发展方向做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 础,因此,拉斯韦尔也成为政策科学的奠基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 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 学构想 》(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 标志着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2.公共政策的类型
罗威(T.Lowi)+萨利斯伯瑞(Robert Salisbury):
(1)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指政策将服务和 利益分配给不同的标的群体。 (2)再分配性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y)指政府对某 一标的群体有意识地进行财富、收入或权利的转移 性分配,即政府有意识地将某一群体的财富或义务 转移给另一个群体去享受或承担的政策。 (3)管制性政策(regulatory policy)指政府设置一些 规范和限制以指导标的群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 同利益的政策。 (4)构成性政策(self-regulatory policy)指对政府机 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
政策过程的政策流
核心主体 手段 政党 政党政治 利益集团 谈判、游行、政治捐款 管理机构 行政
问题类型
阶段—空间 核心阶段—时间
构成性要素分 配
公开 早期
影响最大的利益
公开和私下 中期
所有问题
私下 后期
思想库:利用其专业优势,提供决策咨询和反馈
服务。
新闻媒体:传播政府的公共政策、标示社会舆
论的走向制定通常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而提出相关 的、可接受的行动建议(通常被称为备选方案、 政策建议或可选方案)的过程。 需要考虑:1)技术上是否可行,2)预算成本 是否合理;3)在政治上是否能被接受;4)如 果政策能成为法,公众是否乐意接受 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府机关、总统组织、立 法者、利益集团、 政策制定是一个技术过程
林德布罗姆:决策的四种类型
在其早先的著作里,林德布罗姆提出了使渐进决策与 努力达到更“理性”的决策可以共存的可能性,根据 决策者可以调用知识的多少,以及决策所包含的与前 面决策不同的程度,可以辨别出决策的四种类型的具 体情况,见表9-4。
3.混合扫描模型 阿米泰· 埃茨奥尼(Amati Etzioni)所发展的混合扫描 模型,通过结合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决策模型的要 素来消除两者的缺陷。他的模型建议最适宜的决策 首先是仓促地寻找选择方法,即扫描;然后通过详 细地探索找到最有希望的选择。这样做带来的创新 要超过渐进决策模型,而又不会造成理性决策模型 强加的不现实的要求。埃茨奥尼进一步指出,这的 确是现实中如何做决策的模型。混合扫描模型(垃 圾桶模型)既是作为一种处理性决策模型,又是一 种描述性的决策模型。
定功能。美国的立法机关主要审议总统的预算方案,并对 关系国计民生的事物进行决策。
官僚机构:即使在先进的民主国家,立法权也由往往其
他机关分享。如美国总统有法案否决权,且实际上50%80%的法案由行政机关起草。行政部门有庞大的文官队伍、 有信息源、大量专家,而议会则缺少这种人才和相应的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