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况; (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

答: (1)比例尺: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形式反映远大于人眼正常视野范围的地物、地貌,故需比例尺对实际的地物、地貌进行缩放表示。

(2)地图投影:把地球表面(曲面)上现象变换到地图平面的函数。

(3)坐标系统:用来对客观实体进行定位。

3、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

答: (1)地图具有地理信息载负功能; (2)地图的传递功能; (3)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认识功能。

5、地图的类型。

答: (1)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 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 1:100 万到 1:10 万之间)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
1:100 万) 。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 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地图内容)划分:?普图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

答: (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 4500 多年; (2)
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 。

7、地图的成图方法。

答:地图的成图方法可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

(1)实测成图法包括:?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

(2)编绘成图法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

答: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
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见课本 27,以廖克的为主) 。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名词:?大地水准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旋转椭球体:人们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它包含 5 个参数: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 =(a-b)/a;第一偏心率: e2=(a2-b2)/a2;第二偏心率:e2=(a2-b2)/b2。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
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逼近(近似) :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是对地球球体的二级逼近;参考椭球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2、地理坐标系的三种坐标系。

(详细内容见课本 36 页)
答: (1)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其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2)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其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3)地心经纬度:主要用于 GPS。

3、我国采用的大地测量系统。

答: (1)平面控制系统; (2)高程控制系统。

4、地图投影的概念、分类。

答: (1)概念:地图投影是实现地球表面(曲面)向地图平面转换的方法。

(2)分类: (待补充)
5、了解几种重要的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课本 61 页) 、UTM 投影(课本
63 页) )
6、地图比例尺的概念。

答(1)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时,地图比例尺指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2) 当制图区域相当大时,在这种地图上所注明的比例尺含义是指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通常称为地图主比例尺。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1、地图数据的四种量表系统。

答: (1)定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间距量表; (4)比率量表。

第四章 1、地图概况概念、意义(目的) 。

2、地图概况答: (1)概念: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
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2)
意义:待补充。

3、 2、地图概况的内容和方法(详细内容见课本 127 页)
4、答:地图概况的内容和方法包括: (1)选取(资格法和定额法的优缺点)(2)
简化; ; (3)夸张; (4)符号化(开方根规律法)(注意它们各自的内容和用
途) 。

5、第五章 1、符号的五种基本视觉变量。

6、答:形状、尺寸、颜色、方向、网纹。

7、地图符号化 2、 (1)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

(2)色光的三原色:红
(R) 、绿(G) 、蓝(B)(3)颜料三原色: 。

黄(Y) 、品红(M) 、青(C) 。

3、几种常用的计算机表色系统。

(详细内容见课本 173 页) 答: (1)RGB 模型;
(2)
HSB 模型; (3)CMYK 模型。

注意后者与前两者相比的区别、优点。

8、第六章 1、地图表示方法的种类及概念。

9、地图表示法
答: (1)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点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呈点状分布现象特征的方法。

(2)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线状符号法;?动线法。

(3)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质底法: ?范围法: ?点值法: ?分区
统计图法: ?定位图表法: ; ; ; ; ; ?分级统计图法: 。

(4)动态地图基本形式:?动态模拟方式;?实时响应方式; (3)虚拟现实。

2、比率符号的分类(概念)(待补充) 。

第七章 1、地理图、地形图的区分(以概括程度区分) 地图编辑
答:地理图与地形图的区别:这两种地图主要依据概括程度来区分,不能简单地依比例尺划分。

概括程度较高的是地理图,较低的是地形图。

2、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人文要素的种类及表示。

(详细内容见课本 241 页)
答: (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势;?地质和植被。

(2)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种类及特点。

答: (1)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种类:1:5000;1:1 万;1:2.5 万;1:5 万;1:10 万;1:25 万;1:50 万;1:100 万,共 8 种。

(2)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特点: ?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 ?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订的规范和图试。

4、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已知某地经纬度,求其所在比例尺(1:5000)地形图的编号) 。

5、专题地图的类型。

答: (1)按内容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2)按概括程度分类:?解析图;?组合图;?合成图。

6、专题地图的数据类型。

答: (1)地图数据:?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影像数据; (3)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 (4)文字资料。

7、遥感系列成图。

(概念、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