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A)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面每一道选择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
选出所有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3分,共18分)
1、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1983年,国家将发展信息技术纳入国家总体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那么,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是:()
A、统筹规划
B、统一标准
C、国家主导
D、政企分开
E、军民兼顾
F、资源共享
2、所谓信息污染,是指信息资源中混入干扰性、欺骗性和误导性信息的现象。
下列各项中属于信息污染的是:()
A、信息革命
B、信息失实
C、信息冗余
D、信息过时
E、电脑病毒
F、信息爆炸
3、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基本结构、功能结构、管理/职能结构和网络计算结构,下列各项中属于基本结构中的基础部件的是:()
A、信息源
B、信息处理器
C、信息管理者
D、信息用户
E、数据库
F、计算机网络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在软件危机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常见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有:()
A、实例化方法
B、结构化方法
C、原型化方法
D、面向对象的方法
E、综合分析法
F、自顶向下法
5、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的主要结果是开发新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中经常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A、战略目标
B、成功因素
C、技术
D、经济
E、管理
F、开发环境
6、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当中,总体设计阶段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而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A、代码设计
B、输出设计
C、处理过程设计
D、数据库设计
E、人机界面设计
F、安全控制设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______年12月10日,成立了以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加强统一领导,提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启动了_____、_____、_____等信息化工程。
2、管理信息是指对企业的日常经营、_____、_________等管理活动有用的信息,它既可能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也可能来自于企业的外部环境。
简单的讲,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_____,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本。
3、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国内外对它的定义不尽一致,但基本上都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4、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个简单明了,使用很广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大型系统。
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学者称为“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5、在完成系统分析后要进入系统设计阶段,其中包括代码的设计。
一般说来,代码可按文字种类或功能进行分类,按功能可分为__ 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1—5题每题8分,第6题10分,共50分)。
1、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全球信息化带来了哪些问题?全球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什么?(8分)
2、说明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及各主要阶段的任务。
(8分)
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说网络、数据库、组织管理是三大支柱?(8分)
4、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什么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8分)
5、什么是数据流?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8分)
6、简述系统评价的目的,并说明如何评价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
(10分)
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系统
试题(A套)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ABCF
2、BCDE
3、ABCD
4、BCD
5、CDEF
6、ABCDEF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993、金桥、金卡、金关
2、决策、战略规划、数据
3、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
4、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层分解
5、顺序码、层次码、助记码
三、问答题(1—5题每题8分,第6题10分,共50分)。
1、答:信息化社会具有知识含量高、技术多样性、业务综合
性、行业融合性、市场竞争性、用户选择性等主要特征。
(4分)全球信息化问题,面临三个挑战:信息透明度问题、信息量过剩、效率的挑战。
(2分)
全球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有:计算机技术与产业、通信技术与产业、信息传播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
(2分)
2、答:信息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需求、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和退出等过程。
信息的收集是根据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而进行的原始数据的获取过程。
信息传输就是及时准确的送到需要信息的管理者手中。
信息加工
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
信息的维护就是对数据进行管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
3、答:管理信息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是信息的战略储备和供给机构,而组织协调则为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提供了“一颗奔腾的芯”。
4、答:正如一个生物体从胚胎形成到发育成熟再到死亡的生长过程一样,管理信息系统,乃至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这个过程符合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被称作系统的生命周期。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有效的进行管理,往往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即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其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交付给下一个阶段,而下阶段则在上阶段所交付的文档基础上继续进行开发过程。
5. 数据流由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是用于记录各种输入流、输出流的抽象表达形式,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数据流就没有企业的活动。
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
6.答:系统评价的目的主要有:
①检查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②检查系统的技术能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质量问
题;
③检查系统的使用效果,如工作性能、系统利用率、用户满
意程序等;
④根据评审和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意见。
系统评价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新系统是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3、新系统是否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间接效益;
4、新系统是否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直接效益;
5、系统评价报告各方面的指标。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