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2018.8.7练习一姓名_____成绩(一)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负:(2)无需更.作此具更:2.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

4.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是。

(二)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①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遗:(2)其人果号.而至号:2. 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其人喜”的是。

4.王华具有和的品质。

(三)邴原泣学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②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③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④。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孤:文中指的是失去父亲的孩子。

②恻然:怜悯、同情。

③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④就书:上书塾(读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过书舍.而泣舍:(2),中心感伤,故.泣耳故:2.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文中老师愿意教邴原的原因是。

4.短文体现了老师的精神,末句体现了邴原的精神。

【参考答案】1.(1)背,违背,背弃(2)再,还,又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参考答案】1.(1)遗失(2)大声哭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乐于助人考虑周到(任选两点)【参考答案】1.(1)房屋(2)所以2. 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你的学费。

3.邴原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感动了老师4.无私奉献勤奋刻苦2018.8.11 练习二姓名_____ 成绩(一)老农识画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①《斗牛图》。

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②见而窃笑。

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③间,虽壮夫膂力④不能出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戴嵩:唐代著名画家。

②输租氓:缴纳田租的农民。

③髀:大腿。

④膂力:体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有输租氓见而窃.笑窃:(2)似不类.矣类: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农质疑画,问他错的地方。

B.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C.大家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D.先生质疑画,问他错的地方。

3.老农指出《斗牛图》上的瑕疵是。

(用文中原文回答)(2分)4.对“公为之叹服”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老农观察仔细能够指出画中的错误。

B. 老农不畏权势敢于指出画中的错误。

C. 老农凭借经验轻松指出画中的错误。

D. 老农根据赏画知识指出画中的错误。

(五)傅永发愤读书傅永①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李延寿《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傅永:南北朝时武将。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寻.复南奔寻:(2)涉.猎经史涉: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个朋友给他书籍,但是他却不能阅读。

B.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C.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能阅读。

D.有个朋友给他书籍,而且不要他回信答谢。

3.傅永发奋读书的原因是(用原文词语回答)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A.只要正确对待挫折,就能取得进步。

B.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知不足而后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D.只要用心学习,年龄再大也不晚。

(六)李存审授镞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据《资治通鉴》改写))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位极.将相极:(2)命.藏之命: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你们的父亲在家乡很少只带着一把剑。

B. 你们的父亲很少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

C.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回到家乡。

D.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

3.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的经历有。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对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们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创业的艰辛。

B. 让孩子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C. 教育孩子们在安逸生活中仍要奋斗。

D. 教育孩子们准备过艰难辛苦的生活。

【参考答案】1.(1)偷偷地(2)像,类似2.B3.此图皆举其尾4.B(3分)C(2分) A(1分)【参考答案】1.(1)不久(2)阅览2.B3.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4.C(3分)D(2分)【参考答案】1.(1)到极点(2)命令2.D3.身经百战、出生入死4.(3分)C(3分)B(2分) A(1分)2018.8.15 练习三姓名_____ 成绩(七)出裘发粟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同“披”。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一会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晏子入.见入:(2)寡人闻命.矣命: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就知道别人的饥饱B.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C.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民众的饥饱D.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民众的饥饿3.“雨雪三日”而景公认为“天不寒”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晏子是个的人。

(八)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①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请以奉③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市租:税租。

③奉:招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方.食方:(2)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3.“使者反,言之公。

”使者此时复杂的心理可能有:。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的人。

(九)石勒不计前嫌后赵王勒①悉召武乡耆旧②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③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注释】①勒:石勒。

他于公元319年建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

武乡是石勒的故乡。

②耆(qí)旧: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故友。

③沤麻池:浸泡麻茎的池塘,麻茎在加工前必须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1)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诣:(2)布衣..之恨布衣: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3.李阳不敢来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文中的赵王是一个、的人。

1、(1)进入,入宫(2)教导,告诫2、B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体恤百姓(爱国忧民)1.(1)正(2)了解2.(于是)齐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3.同情、不满、误会、怨恨4.清廉、简朴1.(1)前往,到……去(2)老百姓2. 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3.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4.心胸宽广任人为贤2018.8.19 练习四姓名_____ 成绩(十)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无礼:引: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十一)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2)听已:(3)冕因去:(4)恬若不见:2.翻译下列句子:(1)王冕者,诸暨人。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