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ppt 47页)

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ppt 47页)

容,它的确定必须具有务实性。
(二)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
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 变的,即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民间审计发展为例,它从形成到发展经 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也相应的经历 了这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时间
审计目标
审计方法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 表审计
管理当局负有会计责任,解决的是对 财务报表的认定问题,而审计人员负有 审计责任,解决的具体目标也就必须基 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 认定而确定。
(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财务报表各组成要
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作出的明确或隐含 的表达。也就是指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经济含 义。
一、接受业务委托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
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 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 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
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 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
1844年—20世纪 初
20世纪初—20世 纪
30年代
差错防弊
判断企业 信用状况
详细审计 转向抽查审计
财务报表 阶段
20世纪30年代— 40年代
鉴证财务报 表的可信性
扩大到测试相关的 内部控制,并广泛 采用抽样审计
现代审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 以后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
鉴证财务报 表的可信性
术方法广泛采用; 审计抽样方法普遍 得到应用;风险导
3、列报与披露认定 审计人员对于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
类: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 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的披露均已被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 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 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以重大方面公 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
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 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 可信赖程度。
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 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 证。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 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 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作出某种 判断,但审计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 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 营效果提供的保证。
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 定审计范围。 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准 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 案中作出决策。
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大致有两种:一
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 法称为账户法(account approach)。二是 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即把紧密 联系的交易种类(含事项、下同)和账户余 额归入同一块中,此法称为循环法(cycle approach)。
披露公允、金额 准确
描述恰当、表达 清楚
第二节 审计范围
一、审计范围的含义 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
表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 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是恰当的。
(1)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 型。
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 ①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 ②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 性; ③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 报。 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 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2)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人员合适实施审 计程序,或审计证据使用的期间或时点。 (3)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 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 察次数等。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 计单位施加的限制,审计人员未能实施其根据审 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 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循环法不仅可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 测试直接联系,加深审计人员的对审计单位 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合 理分工,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财务报表 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人员,能够提高 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业务循环是业务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类 型的企业其业务循环的构造也不一样。通常 把那些共同数据性质、在共同控制下类型相 同的事务归为一类。
(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主要分为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列 报的具体审计目标三个方面。
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名称 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对应的审计目标 针对具体问题
发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 已记录的交易是 财务报表要素
生 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管理费用
存货与仓 储循环
存货(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 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 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周转材料、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受 托代销商品款等)、应付职工薪酬
营业成本
筹资与投 资循环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 其他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其 他非流动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利 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 款、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 负债、其他非流动性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 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一般将企业的业务划分为四个循环,即销 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余付款循环、存货与仓 储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
循环
各循环包括的总账目举例 资产负债表项目
利润表项目
销售与收 款循环
购货与付 款循环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款项、应交 税费
营业收入、营 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 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产期应付款
而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 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是对被审计 单位报表的再认定。
管理层认定包括三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账户余额的认 定、列报与披露认定。 1、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审计人员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通常分为以下种类: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 关。 (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 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账户。
性 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记录
低估
权力 和义 务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 资产归属于被审
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 计单位。负债属
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 于被审计单位的
偿还义务
义务
对资产的权力与 对负债的义务
计价 和分 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和所
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 有者权益以恰当
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 的金额包括在财
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 层次以及各类交易风险、账户余额、列报认 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 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通 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等。
或分摊调整已被恰当地记 务报表中,与之

相关的计价或分
摊调整已恰当的
记录
金额计算与勾稽 关系
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名称
完整 性
发生 及权 力与 义务
准确 性和 计价
分类 和可 理解 性
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对应的审计目标
所有的应当包括在财务报 应当披露的事项包 表中的披露均已被包括 括在财务报表中
恰当的期间
分 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 记录的交易经过 事项涉及的会
类 账户
适当的分类
计科目
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
名称 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对应的审计目标 针对的具体问题
存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 已记录的金额确 财务报表要素的
在 者权益是存在的
实存在
高估
完整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 已存在的金额均 财务报表要素的
2、账户余额的认定 审计人员对期末帐户余额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类: (1)存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 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 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 已被恰当地记录。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 未发生或与客户无
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 关的交易、事项未
位有关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
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息已公允披露且金
额恰当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
和描述,且被披露内容表 地列报和描述,且
述清楚
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针对的具体问题 应当包括的已包 括 不应当包括的没 有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