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基础知识复习资料4.归去来兮辞知识点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古今异义:⑴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⑵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⑶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⑷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⑸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⑹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⑺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⑻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⑴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⑵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⑶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⑷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⑸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⑹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⑴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⑵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⑶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⑴遂见用于小邑(见,被)⑵以心为形役(为,被)《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
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几点规律: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
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
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
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三、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就是这样的。
第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在译文时应译为:“(我的)门虽然有设,却常常关闭着,(因而,我)每天在园中走一走,自成一种乐趣。
”第二个句子是定语前置的倒装句,所以在译文时,要译为:“既要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5.滕王阁序知识点1、注意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地接衡庐(接壤)极娱游于暇日(尽情)所赖君子见机(依赖)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兰亭已矣(过去)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2、文学小常识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 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 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 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词类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句式1.省略句物(有)华天(有)宝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所赖君子安(于)贫2.宾语前置童子何知3.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怀帝阍而不见4.介词结构后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成语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6、逍遥游文言知识1.通假字⑴三餐而反(返)⑵小知不及大知(智)⑶此小大之辩也(辨)⑷而御六气之辩(变)⑸而征一国者(耐)⑹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⑺北冥有鱼(溟) ⑻已(矣)⑼培,通“凭”(范例:而后乃今培风)2.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范例: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3.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范例: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⑵使动用法范例: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⑶形容词作名词范例: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 志怪(怪:怪异之事)4.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怒:奋发范例:怒而飞(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不过:不超过范例:不过数仞而下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①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疑问句,奚以……为。
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③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代词作宾语)6.一词多义⑴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⑵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⑶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⑷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肃公翱事》)摆、设⑸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⑹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⑺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⑻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将要(彼且奚适也)⑦将要;到、往(且适南冥也)⑧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⑼乃而后乃今培风才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