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示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示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看问题因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3.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重点在于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以及运用摆事实论证的写法。

这一点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完成。

2.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点可以通过师生补充举生活实例加以分析完成。

3.既然人人都有创造力,为什么有了成了科学家、发明家,而有的人却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是学习时,可能产生的疑点。

这一点可以通过师生对课文第12、13节的内容进行分析,甚至可以补充一些事例来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l、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大意,思考论证的中心及论证方法。

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完成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要准确地认识它们,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不断更新观念。

本文作者对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模式:“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提出质疑,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折服。

本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作者的这种论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了人们的认识问题,再论述创造性思
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

”思路清晰、举例典型,有说服力。

(三)教学过程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论述的中心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段落层次提纲:
(1)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3段)
(2)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第4~8段)
(3)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第9~13段)
2、学生细读课文,投影思考题,讨论分析,完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1)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明确:(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的。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3)第一个要素是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第二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明确:(4)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是否富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明确:(5)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三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
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

使读者深刻地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新人才地培养的重要性。

读后,可以通过思考: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以加深理解。

(五)布置作业
以“我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为题写一段话,阐述自己怎样做有创造性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