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指导书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代号:41110150
总学时(或周数):一周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一、课程设计(实践)目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数据通信及网络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和加深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基本掌握对网络架构的分析问题,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网络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实践)要求
我们首先虚构一个校园网或企业网的实际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对这个网络进行规划及配置。

通过全面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了解网络设计及规划的步骤,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及使用方法。

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需求分析、调研、以及上机实践操作,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
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实践)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校园网的建设方案(假设有计算机系楼,数学系楼,英语系楼,物理系楼及行政楼。

建议分为5个VLAN)。

同时,校园网通过一台路由器与分校区网络的路由器相连(注:两个校区分配的IP地址属于不同网段)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要求对指定校园网及企业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在Boson中按照已规划好的网络拓扑图,进行计算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的连接;对计算机进行配置(配置IP地址、掩码和网关等参数),对交换机及路由器进行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创建不同的VLAN,实现不同VLAN计算机之间的隔离,但要实现特定VLAN(计算机系与物理系)间的计算机之间的连通。

5、在两个校区的校园网出口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两个校区的计算机之间的连通。

6、对网络应用服务器(DNS、DHCP、WEB、EMAIL、FTP)进行规划及配置(在虚拟机中完成)。

7、在书写课程设计报告时要求:网络设计拓扑图清楚,规划方案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课程设计报告的目录可参考附录。

注: 1、第1、2、3、4、5项是每个学生的必做项目。

2、第6项是为学生的选做项目。

四、课程设计(实践)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一周时间完成,一周中每天(按每周5天)至少要保证3-4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搜集资料:进行课题调查,搜集相关资料。

2、需求分析:对给定网络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确定网络规划的总体架构。

3、网络设计:进行网络拓扑图的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IP 地址及虚拟局域网的规划,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

4、网络测试: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验证各种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及网络服务器的可用性。

5、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书写。

6、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同学所规划的网络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时间安排:
1、搜集资料,进行需求分析半天
2、网络设计,设备配置及网络测试 2天
3、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书写 2天
4、验收与评分半天
五、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数据通信与网络(影印版)》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冯博琴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刘四清,田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及实践操作完成情况等综合打分,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占50%,实践操作配置占30%,工作态度占20%。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本指导书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
编写人:吴征远
2010年2月12
附录:
参考目录:
第一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1.1校园网建设思路与规划.....................................
1.2校园网建设目标...........................................
1.3校园网建设要求...........................................
第二章网络方案设计 .........................................................................................
2.1设备选型考虑 ............................................
2.2网络拓扑结构 ............................................
2.3设备配置描述 ............................................
2.4广域网与拔号网设计 ......................................
第三章网络设计分析 .........................................................................................
3.1高性能、高带宽的网络主干.................................
3.2可靠性设计 ..............................................
3.3网络的安全性设计 ........................................
3.4IP地址规划..............................................
3.5VLAN规划................................................
3.6路由协议规划 ............................................
3.7静态路由.................................................
第四章网络应用设计 .........................................................................................
4.1服务器平台选择 ..........................................
4.2服务器分析与设计 ........................................
4.3服务器的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