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
(一)基本管理制度
1.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
人员。
2.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3.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4.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
达到Steward 苏醒评分 4 分以上。
5.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 ICU,以免延误病情。
6.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
测与诊治。
(二)苏醒室病人交接制度
1、交接内容
(1)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2)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
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
4、与病房或 ICU 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
(三)苏醒室病人监测制度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 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
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苏醒室护士工作流程
1、工作职责:
1)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
2)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
3)院内感染预防
4)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
2、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
2)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
3)观察、护理病人
(五)出入苏醒室标准及流程
1、恢复室收治范围(患者转入标准)及流程患者转入标准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
醉患者。
患者入室的流程
1)当天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和主管医师一同将患者送往恢复室。
2)恢复室护士提前检查好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急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
①接收未带气管导管患者:面罩吸氧,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
图、血压等。
②接收保留气管导管患者:连接呼吸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模式和呼吸参数),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
③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一起与恢复室护士做好交接班登记,包括特殊病情、麻醉方法、手术名称、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失血量、尿量、输血量、液体量、皮肤情况并及时登记。
④保证患者安全,约束好患者,严防坠床自伤。
⑤根据医生医嘱用药、吸痰,密切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并做好各种记录。
⑥恢复室的患者每 10 分钟记录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记录到麻醉记录单或麻醉苏醒记录单上。
2、患者转出恢复室标准与流程:恢复室 Steward 苏醒评分达 4 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由护士向医生提出离室申请,麻醉医师签字确认,由手术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
病情危重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 医生护士交接。
附表:Steward 苏醒评分
评分在 4 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六)麻醉恢复室床位、设施配备手术间与恢复室的床位比例为1.5-2:1 护士的编制按病床与护士之比 3:1护士与病人比例为 1:2 或 1:3,危重病人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 1:1 1、监护设备及监测: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每张床位应有无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监测仪、麻醉机、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
应有多个电源插头、高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仪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治疗设备:
每张床应具备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应具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管或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闭式引流瓶、尿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装置等。
应具有随时可取用的灭菌手套、注射器、气管导管及喉镜、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与起搏器以及心肺复苏装置等。
3、药品配备:
室内应具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并分门别类放置于急救车内,药品应有明显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