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

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

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

术后访视制度1.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交接班制度1、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致病情稳定。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进行。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不允许背靠背或电话交班。

4、交接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和输液输血,抢救气管插管用品的功能,管理药品等。

5、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药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阅。

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

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安全防范制度1、经常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加强麻醉科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安全意识。

2、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奖罚。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不论施行何种麻醉都要求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

熟悉紧急用品的位置、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等应急能力和心肺脑复苏技术。

4、凡遇危重疑难病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亲临第一线,负责医师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查对制度,熟悉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药需二人核对药品、浓度、剂量。

熟练掌握麻醉机、呼吸机及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和具备正确判断伪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6、使用易燃麻醉药品时,严防起火爆炸。

室内各种气体钢瓶要有醒目标记,用后空瓶应移出手术间并挂牌表明。

接触病人的电器设备严防漏电。

7、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是新开展的技术,应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病人安全和止痛效果。

药品管理制度1、麻醉中消耗的药品,于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科医师领取或录入电脑统一管理。

2、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按有关管理办理执行。

3、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如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实行“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

(专册:包括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用量、残药处理等)。

4、抢救用药定量并按规定地点和顺序放置,保证供应。

及时补充消耗药品和清理过期失效药品。

5、药品一律不准出借。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1、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2、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并填维修单,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3、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置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4、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1、由专人负责麻醉用具的请领、保管。

2、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用肥皂或消毒剂及流水洗手。

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3、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如呼吸囊、双腔导管待应用流水冲洗后放入薰箱进行消毒。

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

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

⑷麻醉结束后用去污剂抹洗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4、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施处理:⑴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⑵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6、药物及液体:⑴一般来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原则上应废弃不再使用。

⑵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

容器在使用前用清洁剂浸泡后再用水冲洗,然后放在架子上晾干。

清洁容器应放回麻醉机。

6、隔离的结核病人、乙肝病人等按规定特殊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7、物品定期作细菌培养,并把报告单粘贴在执行记录本内,超标者应分析寻找原因及时纠正。

麻醉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危重病员进行抢救工作。

4、领导麻醉医师(士)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5、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

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6、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7、组织并担任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8、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9、审签本科药材的请领和报销,检查使用与保管情况。

10、严格执行毒、麻、限制药品的管理制度。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理论提高工作。

2、参加和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

担负特殊病例的会诊工作。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医师和麻醉士做好麻醉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4、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

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

5、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麻醉科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医师(士)、进修、实习人员施行麻醉工作。

2、担任疑难病员的麻醉和教学、科研工作。

3、其它职责与麻醉科住院医师同。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进行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2、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材准备。

3、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及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如出现异常变化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4、手术后应亲自护送病人,并向病区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5、手术后进行随访,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做出麻醉小结。

6、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8、积极开展麻醉的研究,参加科研及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9、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