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例题: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 “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 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三 宋明——理学、心学(吸收、改造、成熟) 核心词:“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评价: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 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题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 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 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 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国商业的发展
核心词:“坊” “市” “交子” “商帮” “工商业城镇” 1.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政府重农抑商,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足,不占主 导地位。 ·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2.古代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1)从西周至唐 ·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时空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 易。 ·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 规模不大。 ·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时期 ·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时空限制,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 农村草市更加普遍。 ·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早市等,城市的经 济功能大大增强。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城市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减弱。 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重阻碍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宗法制和分封制 核心词: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
大宗
小宗
例题: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皇帝宝座 D.祖先牌位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 核心词:三公九卿 内外朝 三省六部 废丞相 军机处 中央:秦汉时期三公九卿 隋唐演变成三省六部 宋朝二府三司 元代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清设军机处
例题: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 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 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核心词: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手工 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代水利灌溉: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
考点七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艺术 核心词:汉字与书法、文人画与风俗画、京剧 ·汉字: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 稳定化 ·绘画 ·京剧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原因 · 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专制意识增强 · 原因: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例题: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 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 是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 科技艺术
考点一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创立发展)
核心词:仁、仁政、无为而治、法治、兼爱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 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 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家的合理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社会,顺应形势和民心。
例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考点二
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核心词:“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 “正统地位” (1)汉代儒学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 家思想。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新增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2)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选拔标准:由世家门第 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官吏 察访推举 品评官 评定授官

趋 势
选拔方式:地方品评推 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 ,形式日益严密,体现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 的原则。
考试选官
2.监察制度的演变、发展 ·秦朝——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 ·西汉——设刺史监察诸侯及地方高官 ·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
考点四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批判、新发展) 核心词:反理学、反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李贽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提出了“学以致 用”“工商皆本”的主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其 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和发展,是儒学在新形 势下的新发展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 新焕发新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题: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 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 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核心词:“重农抑商”、“海禁”、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 ·经济政策:西周——工商食官
例题: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 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 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考点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核心词:经营形态、手工工场、“丝国”“瓷都” ·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手工 ·主要行业:冶金、制瓷、丝质、棉纺织 ·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 ——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 ——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三种主要形态 明中后期 ——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 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考点三
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 方分权) 核心词:官僚政治 推恩令 宣政院 理藩院
地方: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制 元行省制
1.行政区划与变革,加强了对人民的 控制,将地方权利集中到中央,使多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 治制度进步的表现。 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 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例题: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 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选官与监察制度 核心词: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1.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官制 (夏商周)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产生于隋,确立于唐, 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贵族子弟 继承族权
A
B
C
D
考点六
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
核心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平民化、通俗 化趋势” ·先秦——《诗经》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三言”“二拍”等
例题: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 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 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 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宋朝——坊市制度 战国至明清——重农抑商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相互关系
· 资本主义萌芽
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实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出现 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在分散的手工工场; 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阻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例题: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 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 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 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 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例题: 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启蒙思想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考点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核心词:四大发明、简仪、圆周率、《农政全书》、《本草纲 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