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1941年,119mins)编剧:赫尔曼·曼凯为茨、奥逊·威尔斯导演:奥逊·威尔斯(本人演凯恩)摄影:格雷戈·托兰剪辑:罗伯特·怀斯(《公民凯恩》《安陪逊大族》的剪辑师——作为导演《西区故事》(1961)、《音乐之声》(1965)双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获奖情况:第14届奥斯卡奖(1942年)9项提名,终获最佳编剧奖(世界电影史上10大经典剧作);英国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画面与音响》每10年1次的“世界电影十大佳作”评选活动中,在1962、1972、1982、1992、2002年均列第一;1998年,在好莱坞1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的“美国10大佳片”评选中,名列第一;98年度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100部美国最佳电影”第一名;电影网络数据库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100电影,《公民凯恩》列第一。
作品:《恐惧之旅》(1942);《陌生的人》(1946)——是其所有作品中,剧情交待最清楚的一部,制片人:山姆·施皮格尔(《桂河大桥》的制片人);《上海小姐》。
《麦科佩斯》《奥瑟罗》等莎翁剧;《罪恶的接触》——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在斯坦利·库布里科那部名声显赫的《带发条的橙子》中看到。
安德烈·巴赞认为,即使奥逊·威尔斯直排了《公民》《安陪逊大族》《上海小姐》,他仍有资格在电影史上占据显赫的位置。
奥逊·威尔斯其人:1915年5月6日,在离芝加哥不远的维斯康星州的肯诺萨出生。
父亲既是发明家、企业家,又是旅馆老板;母亲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家。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自小便与艺术家和知识界交往,与演员、划价、作家、音乐家交朋友,获得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表现出他超群的天分——当时维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城报纸刊登文章,标题是:“漫画家、演员、诗人——而且才十岁!”奥逊父母的朋友伯恩斯坦博士(他后来成为这个孤儿的监护人——自8岁时母亲在旅游中去世后)曾写信给为奥逊写传记的英国作家,信中提到:“这个孩子在智力上非凡的成熟,使我感到震惊。
他在两岁时说话已经有条有理。
从他的外表、举止和对绘画及雕塑的理解力来看,我有把握认定他将来必然从事艺术。
”在学校开始涉足戏剧表演,16岁在柏林受聘扮演了《犹太人徐斯》中的一个公爵,角色六十多岁的老人)。
之后他进入戏剧界,进而又进入广播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38年10月30日,奥逊主播的这一节目:广播剧“火星人的入侵”,结果由于他的声调、音响逼真,听众误以为真的发生了星际战争,纷纷外逃,一时造成全国性恐慌。
后打官司。
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奥逊·威尔斯进入电影界之前,也就是他在开拍《公民凯恩》强,从未接触过别的影片。
但后来人们发现,他最早导演的一些影片的片断——1934年他花了一、两天时间拍成的四分钟短片《时代之心》。
那时,凯恩只有19岁,就像一切初学者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镜头,其间说不上他们有什么联系。
背景:20世纪40年代是好莱坞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类型的电影日趋成熟,并已发展到顶峰,许多电影即使是从今天看来依然是尽善而完美的。
但伴随着成熟生产的程式化,同时也是一种束缚,使电影的形式风格开始固步自封。
毫无疑问,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而言,好莱坞需要新颖独特的电影作品,来再次激发起电影创作者的灵感,并促进电影语言技术的革新。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
法国安德烈·巴赞认为,自1940年以来,电影中一切有创见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公民凯恩》和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
弗朗索瓦·特吕弗:“在过去的35年间,在很多影片中都清楚地看到《公民凯恩》的影响,其中的上乘之作,当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
”后来的日本导演黑泽明《罗生们》关于剧本:《公民凯恩》的电影剧本无论从哪方面说,也不是一部“剧作家”写的剧本,而是一部优导演写的剧本。
关于电影观念:奥逊·威尔斯的电影观念与当时的一些电影大师很不同,虽然他们都是电影诗人,但威尔斯对电影诗却有另一番观念。
——跟爱森斯坦和德来业(默片时代的导演)不同,威尔斯从来不把电影看作是一种造型艺术,而看作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种像绸带一样可以徐徐展开的东西;事实上他曾给电影下过定义,叫做“一连串的梦”。
威尔斯始终感兴趣的不是心理片、惊险片、爱情片、冒险片等,这些自有电影以来就不断表现的题材,他感兴趣的是神话、传说和寓言。
特吕弗就提及了一件事,威尔斯及其欣赏卡伦·布里克森,直到他与威尔斯相遇,才知道那是一位丹麦的寓言故事家。
因此,特吕弗认为,这正是奥逊·威尔斯在票房上屡受挫者的原因,因为它是一位电影诗人。
而好莱坞的财政专家们(其实也包括全世界的观众)能够接受优美的散文——如,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的作品,甚至能接受富于诗意的散文——如,希区柯克和罗曼·波兰司机的作品,但是,在接受纯粹的诗、传说、寓言和神话时却颇感困难。
对奥逊·威尔斯而言,每一次他说“开始”的时候,他都会把不足取的现实改变成诗篇。
关于评价:特吕弗:我们不可忘记,无声电影为我们造就了伟大的视觉形象的天才,如:茂瑙、爱森斯坦、德来耶、甚至希区柯克,有声电影却只造就出一个人,只造就了一个在影片开映三分钟后就立即看出风格特点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就叫奥逊·威尔斯。
巴赞:对奥逊·威尔斯来说……(技巧)不仅仅是一种处理摄影机、布景和演员的方法(导演方法);它揭示出故事的真正性质。
正是这种技巧使电影艺术进一步偏离戏剧艺术,变成叙事多于表演。
的确,就像小说中一样,重要的不仅仅是对话、明晰的叙述……而是透过语言呈现风格,从而创造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最终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索。
这就是我们要看这部影片的原因所在。
故事梗概:1940年的一天,在佛罗里达海滨的仙纳都庄园里,76岁的报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病逝了。
临死前,他除了喃喃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新闻单位制作了关于凯恩的纪录片,各报头版都报道了这位权力人物的死讯及生平。
青年记者汤普森对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很感兴趣,想知道他的真正含义,也想弄清楚到底凯恩是怎样一个人。
于是,他决定走访与凯恩接近的人。
第一个访问对象是凯恩的第二人妻子苏珊,汤普森来到亚特兰大市的一家夜总会找到苏珊,但她断然拒绝接受采访,汤普森只好悻悻而归。
在费城图书馆,汤普森查阅了已故银行家赛切尔未公开的回忆录,得知了凯恩的身世。
一位付不起房钱的客人,已废弃的矿产契约抵押,结果给凯恩家带来意外财富,凯恩母亲把小凯恩委托给赛切尔监护。
凯恩成年后获得了财产权,出版经营《问事报》,后来与塞切尔作对,塞切尔认为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
在纽约摩天大楼的《问事报》编辑部,汤普森访问了凯恩的总经理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对凯恩充满了崇拜之情,他透露了许多凯恩办报初期的事情,还有凯恩开始显露出收藏的习惯,他对政治的影响以及他的第一次婚姻。
汤普森在医院里又访问了凯恩的好朋友、戏剧评论家莱兰,莱兰从凯恩创业初就跟随他;但随着凯恩从热情洋溢的青年转变成狂妄自大的报业大亨,他对凯恩的态度也开始从全力支持到怀疑冲突,最后彻底分道扬镳。
莱兰还说了一些凯恩的私人生活,关于他的第一次婚姻,他与第二任妻子的邂逅。
汤普森再次访问苏珊,于是,苏珊讲述了她被迫练歌剧的痛苦,以及在舞台上的惨败,还有随后她的自杀未遂、她在“宫殿”里的生活,直到最后她痛下决心离开凯恩。
最后,汤普森访问了凯恩的老管家雷蒙,了解到晚年凯恩的不为人知的生活境况。
汤普森依次访问了五个人,得到了五个不同的关于凯恩的故事,但始终无法揭开“玫瑰花蕾“之谜,最后只有放弃。
在仙纳都庄园,凯恩收藏的珍藏物品被拍卖,另一些杂物则被焚烧,在壁炉的烈焰中,凯恩童年的滑雪板被扔进了火焰里,火舌吞噬了滑雪板上的积尘,渐渐露出了四个字“玫瑰花蕾”……影片分析:1、叙事结构:《公民凯恩》作为一部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在与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复杂关系中,开辟了电影叙事的一个新的天地。
罗曼·波兰斯基就说过:“这部影片与我所看到的电影毫无相同之处。
……影片中史诗般的叙述方式、独创性的对主人公的描写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
”毫无疑问,波兰斯基所谈及的这种叙述方式,这种独创性的人物描写方法,首先来自于《公民凯恩》的多视角时空交错式结构。
(1)多视角·时空交错式结构:a、时空交错式结构——电影的叙事结构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时空顺序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套层结构。
时空顺序式结构:影片的故事依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即所谓的“从头说到尾”的线性结构;比如,《萨尔玛与露易斯》《热情似火》等。
时空交错式结构:故事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而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空——其主要功能是:用闪回来交待前史,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比如,《美国往事》《钢琴课》……套层结构:它是“时空交错式结构”的一种高级形式,其不同点在于,它的过去时空的作用,已经远不止交待前史,而是两个时空里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平行展开,形成某种主题意义上的联系,借以表达思想内涵。
因此,也被称为“非常规结构”,即现代电影叙事结构。
比如:《法国中尉的女人》(苏牧)、《卡门》、《蜘蛛女之吻》;后现代叙事结构:——昆廷·塔伦提诺的《低俗小说》——“游戏拼图式结构”;马其顿导演米切尔·曼切夫斯基《暴雨将至》——“分段式环形结构”;1、语言·3、照片—结尾接1、开始;《罗拉·快跑!》——电脑游戏存盘再玩的“重复式结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失忆》——“倒错式结构”;b、多视角叙事——这种叙事方法也不是奥逊·威尔斯的创造,而是来自于小说家康拉德的叙事技巧。
虽然《公民凯恩》剧本部分地是根据美国显赫一时的出版家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身世编写而成,但在此前,威尔斯其实最想拍的头一部影片,却是改编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
作为小说家,康拉德最早采用了从不同视角讲故事的技巧。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现代启示录》1979年获金棕榈大奖当时,威尔斯打算自己扮演库茨上校,用摄影机的主观镜头来代表马洛(在《现代启示录》中的威拉德上尉。
尽管这个计划始终未能实现,但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却采用了康拉德的叙事技巧。
影片中,五个人向汤普逊讲述了凯恩的过去,就像威尔斯说过的那样:“他们讲了五个不同的故事,各抒己见,因此,关于凯恩的真相,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那样,只能按照人们讲述的关于他的一切的总和加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