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英国女作家

19世纪英国女作家

小说的婚姻观是: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 错误的,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而 应在考虑一定的个人品质及相应经济与社 会地位的基础上,再行谈婚论嫁。
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简·爱》(1847)
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1818-
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一直和家 人同住。她的生活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因而她 的小说题材也很狭窄,仅描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 场景。
尽管主题狭窄,但她的观察敏锐,技巧精致,故 事优雅,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丽流畅, 机智幽默,格调轻松诙谐。
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 的艺术家”。
哥特小说(Gothic Novels)多以中世纪的城堡 和废墟为背景,表现“超自然的”事件和现象, 故称“哥特式”。哥特小说情节紧张恐怖 ,充 满神秘气氛。
哥特小说的著名女作家是拉德克利夫夫人(1764 -1823),代表作是《尤道弗神秘事迹 》。
感伤小说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所描写的女主人 公,受到最轻微的刺激就会晕倒。刺激稍大一点, 她们就疯狂起来,或衰弱下去。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1847)
艾米莉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为罕见的 “奇书”,人们为它出现在19世纪出自一 个在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之手而惊 异,并感到神秘莫测。20世纪,艾米莉的 声望高过夏洛蒂,西方世界一度出现了 “艾米莉热”和“《呼啸山庄》学”。
产生原因:少数女性的审美冲动以及生存压力。
创作现状:女性身份及所处时代道德价值观念的 约束,历经坎坷,昙花一现。
代表作家及作品: 玛丽·罗斯夫人 《尤拉妮娅》--- 挣钱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 自传及传记 --- 兴趣与名声 阿弗拉·贝恩 《奥龙诺科》--- 写实主义 德拉里维尔·曼利 《新大西岛》--- 纪实创作 伊丽莎·海伍德 《过度的爱》--- 女性视角
简·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作者有意把 她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她曾对 妹妹说:“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 看,她象我一样矮小难看,可是她会象你 们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那样令人感兴趣。” (《勃朗特姐妹研究》)。
简·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善于思考, 始终捍卫人格的独立,敢于表达自己强烈 的爱憎。
奥斯丁的创作是从反 对流行的哥特小说和 感伤小说开始的。为 了嘲讽这类流行小说, 她故意摹仿哥特小说 和感伤小说,写作了 《诺桑觉寺》(1803 完成)
《理智与情感》(1811)描 写家境拮据的埃丽诺和玛丽 安两姐妹对待爱情的两种态 度和处理方式,埃丽诺理性, 玛丽安感性。在处理金钱和 感情时,必须理性和感性糅 合在一起。
从妇女问题角度看,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是她一手 造成的,并且导致了希刺克历夫的悲剧。
在当时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权利的情况下, 凯瑟琳选择的不是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坚持自 己的精神自由,她选择的道路正是夏洛蒂在《简. 爱》中所反对的道路,即把自己的出路放在结婚 嫁人上。企图通过婚姻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 并帮助提高希刺克历夫的地位。因此,她从决定 与林顿结婚起,悲剧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希刺克历夫达到了报复的目的,但仍然不能忘怀 凯瑟琳,他感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最 后他放弃了复仇,郁郁而死,临终留下遗言,死 后把他和凯瑟琳葬在一起。凯瑟琳和希刺克历夫 的鬼魂仍在沼泽地上游荡。
《呼啸山庄》充满狂放激越之情,暴烈强劲之气。 艾米莉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精神的和物质的,都是某种有生命的精神元素的 表现。
女性人物的塑造
心理情感世界的刻画
语言艺术形式的创新
代表作家及作品: 简·奥斯丁 社会风俗小说 --- 爱情、婚姻、家庭以
及道德
勃朗特姐妹 伊丽莎白·盖斯卡尔 工业小说 --- 劳资矛盾 乔治·艾略特 道德训诫小说
Jane Austen(1775 -1817)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女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发
同时希望和希刺克历夫保持友情。这种折中的办 法注定是要失败的。她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 而死。
可以设想,如果当初凯瑟琳选择的是希刺 克历夫,而不是林顿,她会幸福吗?
同样不会。她会因物质上的贫穷匮乏而感 到沮丧,从而放弃精神的追求,陷入对希 刺克历夫无休无止的抱怨中。
这仅是一个设想。这种分裂的人格使她的 悲剧意义特别深刻从而具有现代性。
紧接着,安妮也因染上肺结核,于1849年5 月28日去世,终年29岁。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四姐弟中死去三人, 只剩下夏洛蒂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简爱》(Jane Eyre ,1847) 夏洛蒂的代表
作,也是夏洛蒂自传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孤女简 幼时受到舅母的虐待,把她送到寄宿学校,但她 不屈服恶劣的环境。
感伤小说最重要的女作家是范尼·伯尼(1752-
1840),代表作是《伊夫琳娜》(Evelina,
1778)。
产生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 进步;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 普及提高。
创作现状:物质、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压力 与束缚,出版社及评论家的阻挠。
写作特色:
达西认为达 西破坏姐姐的婚姻,却爱着 达西。最后男女主人公各自 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结 合到一起。
《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主题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写了四对男女的婚姻,为金钱,为门 第,为感情的都有。小说反对为金钱而结 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强调感情在婚 姻中的重要性。
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 心妇女问题,但认为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
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己 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她在小说和书信里都一 再坚持这种观念,即有自尊心的贫穷而无姿色的 妇女,应当面向劳动市场,而不该在拥挤的婚姻 市场里降低自己的人格。她在书信中谈道:“没 有财产的姑娘,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如 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 侣的可能”“如果所有的父母亲都这样想,他们 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来教养女儿了,因 而妇女们将不会象现代行时的那样可怜地降低自 己的身价了”(《勃朗特姐妹研究》)
凯瑟琳则表现出野蛮、任性、说谎、愤慨、 疯狂的特殊个性。
最后的死亡,使两人狂放的激情得到平静, 灵魂在自然的天堂里得到永生。这是艾米 莉富有生气的想象世界,是她对自然人性 的最终的追求。
凯瑟琳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她的性格分裂 成两个对立的“我”——物欲的“我”和精神的 “我”。
她贪图物质享受,爱林顿的漂亮、有钱,精神上 却与希刺克历夫一致。因而她嫁给林顿,以获得 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
一方面是风暴的元素——严峻、无情、狂暴和充 满活力的元素;
另一方面是宁静的元素——温柔、仁慈、消极和 顺从的元素。
艾米莉把这种信念纳入小说创作中,描绘了神秘 莫测的大自然,建立了两个对立的山庄——代表 风暴的呼啸山庄和代表宁静的画眉山庄。
小说主人公希刺克历夫和凯瑟琳都是风暴 的孩子,有着同样的生命本质,以致凯瑟 琳喊出:“我就是希刺克历夫!他永远永 远在我的心里;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就 像我对我自己并不总是一个乐趣,而是如 同我本人的存在一样。”
从学校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府邸当家庭教师。简 与罗切斯特相爱,但在举行婚礼那天,她得知他 有一个疯妻子。她不愿做罗切斯特的情妇,悄悄 离开了桑菲尔德府。
在她面临被冻死饿死的时候,青年牧师圣约翰·里 弗斯收留了她。她谋得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拒 绝了里弗斯的求婚。
最后她回到桑菲尔德府,这里已是一片废墟。简 和残疾的罗切斯特缔结了幸福的婚姻。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 《理智与情感》(1996)获 得奥斯卡金象奖。
《傲慢与偏见》(1813) 《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 《爱玛》(1815) 《劝导》(身后1818出版) 小说主要写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反映中产
阶级的生活。
讲述班纳特太太五个女儿出 嫁的故事。中心主人公是中 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 的爱情故事。
《呼啸山庄》描写弃儿希刺克历夫和主人的独女 凯瑟琳,受到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和阻挠。 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希刺克历夫含恨 出走。
三年后,他发财回到呼啸山庄,凯瑟琳仍爱着他, 因不能和希刺克历夫结合,生孩子时死去。从此 希刺克历夫采取报复手段,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 产,虐待辛德雷、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
1848) 《呼啸山庄》(1847)
安妮.勃朗特 Anne Bronte(1820-1849)
《艾格丽丝·格雷》(1847) 三姐妹都用中性的笔名发表小说。
勃朗特家有六个孩子,夏洛蒂五岁那年,母亲死 于癌症,八岁那年,她的两个姐姐在寄宿学校染 上斑疹伤寒死去。她们分别为11岁和10岁,从此, 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布兰韦尔生活 在父亲身边。
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是连接18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的 桥梁。
educate at home read a lot uneventful restricted
writing at an early age
never married
six novels
died in 1817, 42 years old
产生原因:女性阅读群体的增加。
创作现状:创作较为宽松;内容和思想受男性主 义社会的主导和控制。
代表作家及作品: 范尼·伯尼 《伊夫琳娜》--- 女性意识为中心 安·拉德克利夫 《尤道弗神秘事迹》--- 哥特小说
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大量的女小说家,她们 主要写作“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
家人的惨死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悲痛,留下很深 的创伤。三姐妹都上过教规严厉、生活条件恶劣 的寄宿学校,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
寄宿学校生活加剧了她们的痛苦,使她们四姐弟 更愿意生活在偏僻和与世隔绝的家园,虚构自己 幻想的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