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联教学设计(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我和春联》教学设计
常虹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它以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最广大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冀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单元——民族传统文化单元,编排了当代作家黎汝清的散文作品《我和春联》,文章以叙事的形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春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
文章首尾呼应,条理清晰,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春联逐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诵读课文能初步感受到对联的意境和魅力。
但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对联知识和积累,没有亲自撰写过对联,感受不够真切,。
(三)教学环境分析
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利用主题网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观看有关对联的图片、对联故事视频、阅读有关对联的拓展性文字资料,激发学习积极性,体会对联的意境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对联的意思。
4、搜集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欣赏名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读的实践中,进行感悟和思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对对联的理解和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对联对作者产生的影响的。
2.学习并运用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感受对联的意境和魅力,产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谈话,创设情境。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季之始,我国有一个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大家说说看,是什么节日(生:春节!)对了,大家说说我们是怎么迎接春节怎么过春节的(学生自由发言:大扫除、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年夜饭、串门拜年……)是啊!过春节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各个地方各个民族迎接春节过春节都有不同的民俗,但迎接春节大家几乎都做相同的一件
事:那就是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贴上大红春联
播放视频:春节贴对联
2.学生谈观看完贴春联的感受。
3.教师揭示课题:我和春联
4.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对联的知识。
课件出示对联的来历,形式和规则。
【设计意图:利用贴春联的喜庆视频创设情景,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为文本学习提供心理准备,产生阅读期待。
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形象直观作用,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直观建立起对联的认知,了解对联的构成,自然引出下文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2分钟默读一遍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
3、师生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段,并学习运用这种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出示主题网站中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示主题网站中谋篇布局时注意首尾呼应的学习方法,指导阅读实践,对阅读方法进行了相机拓展,有效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
(三)研读感悟,习得方法
学生默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
一、研读感悟
1、品读课文,体会对联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响。
2、理清课文的脉络。
注意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和时间推移有关的词语。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对联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过程。
4、学生交流(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学习手段搜集有关对联的来历)
教师总结:“桃符”就是春联的萌芽,所以,有些诗人就用桃符来代指春联,你记得哪首诗中写到的吗?
(出示课件:古诗)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出示网站关于对联的图片资料,不仅从文本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以精心设计的图片资料为
媒介,运用了习得的方法进行表达,达到了拓展语言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其实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你也搜集到了一些对联吧朗读给大家挺拔!并且告诉大家,你是在哪里搜到的
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很用心,老师这里也有几副对联,仔细的读一读,看看这些对联的上下联有什么奥秘呢?
(出示对联)
学生读对联,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教师:让我们在了解了对联的一些知识之后,再来欣赏欣赏课文中的对联吧!
(出示课件)
学生朗读
一、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对联,对对碰”的游戏吧,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
二、
(出示课件:对联连线。
)
学生朗读对联
三、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喜欢吟诗作对,以它来交友共勉,其乐融融。
这里就有一些名对,你喜欢那副对联为什么四、
(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对联可以写景,抒情,言志,可以悼念亡者,也可以祝贺新人……这真是小对联,大世界!
五、在不同的场合需要适合的对联,你能为这些对联找到自己的家吗?
(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发言。
二、习得方法
1、从刚才的读课文中,你了解到了春联的哪些知识?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幅对联,请用笔把它划出来。
3.学生边交流找到的对联,老师边把这几幅对联贴在黑板上。
贴好后,提问:谁来说说春联该怎么读,先从哪边读起?
4.齐读贴出对联,读后说说这几幅对联分别写了什么?
七、小结
(四)回归主题,升华拓展
1.师生交流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回归主题。
2.学生交流:你还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3.作业:学习网站中推荐的文章,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自己的一个爱好。
4.课下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桥梁,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学生利用网站拓展延伸性学习,了解对联的历史,沿承和结构各方面信息,使学生产生热爱对联、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网站上推荐的其他文章,以达到方法的迁移。
】
板书设计:
30我和春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一湾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教学反思:
这是《我和春联》的教学第三课时,在经过了前两课时的学习之后,通过学生自主的利用互联网来搜集资料,积累对联,课上通过小练习来认识春联,运用对联,从而感受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在备课时,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上,学生们的交流学习积极性高,课下,
更是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更加热爱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