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幻灯片
骨科牵引术
XXX
概述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 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 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 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 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 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1)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等 (2)对于痰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做雾化吸入治疗。 (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多食水果、疏菜,增加植物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4)协助患者每日环形按摩腹部。方法: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 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对已便秘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5)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6)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抬高患肢, 患肢制动。 (7)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8)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9)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10)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股骨髁上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等。 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 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 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 维持量为 3 ~5㎏。
胫骨结节牵引
四、护理措施
①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②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作记录;
③牵引期间护士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否一 致;
④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⑤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四、护理措施
①观察并记录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远端动脉搏动 ② 保持合适的体位; ③如有缺血性痉挛的表现时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 将患肢放平,避免抬高患肢致动脉压降低,加重组织缺血 。
适应证
1、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3、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4、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5、颈椎骨折与脱位 6、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 7、手术前的准备,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 骨头置换术前,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 8、关节挛缩畸形者 9、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如 伤肢有静脉曲张的骨折患者;
跟骨牵引
牵引重量
牵引类型 胫骨结节牵引 跟骨牵引 股骨髁上牵引 颅骨牵引 牵引重量(w) 体重的1/7~1/10 体重的1/10~1/15
体重的1/6-1/8,老年人 1/9
3~5kg或6~10kg最大不 超过10kg。
二、怎样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1)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利用自身体重向下滑的 力形成反牵引力,与牵引重量形成一对平衡力。
(2)牵引绳上没有阻力,
(3)牵引重力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增加或者减少,
且重量保持悬空,将牵引重量放到椅子上或床上,坠落地 上或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
二、怎样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4)每天测量患肢的长度,下肢:从髂前上
棘经髌骨内缘至内踝尖,上肢:肩峰至桡骨茎 突尖部(或中指尖),将测量的结果与健肢长 度相比,误差不超过0.5cm,防止过度牵引。
皮牵引
皮牵引
一、牵引的方法
方法二:布托牵引
系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 相应的布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 绳连接布托和重量通过滑轮进行牵 引。枕颌布托牵引、骨盆悬吊牵引 。
布托牵引
一、牵引的方法
方法三:骨牵引
定义: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
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 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 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休 息的作用。
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7.足下垂和肌肉萎缩 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将踝 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 ,产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 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 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 原因。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 踝关节于功能位。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 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 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 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和跟腱挛缩。
针眼处感染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4.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
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 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5.褥疮 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 ,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 骨头和足后跟等。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 、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
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
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6.关节僵硬 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
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
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 使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 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 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
骨折
禁忌证
1、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3、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骨牵引前的准备
包括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牵引架、 牵引绳、秤砣、局部麻醉用品、皮肤消 毒剂、患肢皮肤准备等。
骨牵引种类
颅骨牵引 尺骨鹰嘴牵引 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 股骨大转子牵引 股骨髁上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 跟骨牵引
优点
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 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 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 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 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 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 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 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缺点
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 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 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 血管 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作骨骺。
颅骨牵引
【适应症】 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 者。(颈椎病患者很少 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 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 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 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 颅骨牵引法)
颅骨牵引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 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 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向 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4mm, 儿童为3mm)。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深度和方向, 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 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用酒精纱布覆盖伤 口。 牵引重量一般是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 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8.便秘 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
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
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
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 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 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5)每天测量牵引力线;下肢从髂前上棘至 1.2足趾之间,判断该线是否通过髌骨中央。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有体位不正确、牵引失当造成骨不连 的可能:与牵引重量过大或时间过长, 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不一致有关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皮肤水疱 对于皮肤牵引,多因胶布牵引时 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 量过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 。对于骨骼牵引,由于患肢肿胀或者皮肤受压 所引起的水泡,小的水泡,自行吸收,大点的 水泡,用无菌注射器给予抽吸。
三、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3.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 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保持牵引 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 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2次即可。针眼处如有分 泌物,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 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 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 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 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四、护理措施
①严格无菌操作; ②观察针眼处渗出情况; ③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针眼处消毒:3次/日; ④牵引针出现松动、左右偏移时,不可随手将针推回 。
四、护理措施
①保持足踝部背屈90°; ②股骨髁上牵引时腓骨小头处应垫软垫,避免受 压; ③加强观察,如出现腓总神经损伤表现,及时处 理。
四、护理措施
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 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 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 架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 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为穿针部 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穿针的方向与股骨纵轴在直角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 1/9,维持量为3-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