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硕考研经验
1.选择北大法硕的原因
我是咱们学校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本人是典型的文科生出身,综合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我一直以来理想的职业方向是法律和新闻,高考时我的第一志愿是咱们学校的国际经济法,可当年这个专业在河南只要一个人,于是我就因缘际会得进了商学院学了市场营销,辅修了法律。
现在说起来脸红,我实在不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并且家里也没给过太大压力,再加上又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总之,在大学前三年我玩得很痛快,成绩很烂,学习的目标就是只要不挂科就成,那时候我完全沉浸在爱情中,男朋友大我四岁,是从小认识的哥哥,我考上大学那年他毕业工作,从精神到物质都很宠我,这更导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以后,因为我天真的觉得只要有哥哥在,我就什么都不用担心。
直到大二上学期结束的那个春节,哥哥的事业遇到了点挫折,我们也因为种种原因爆发了第一次但是却很严重的感情危机。
也就是在这个春节我猛然醒悟了。
原来哥哥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无所不能,任何人都能力有限,都不可能完全承担起另外一个人,而我也不可能永远都做一个被宠爱呵护的小女孩,爱一个人不只是撒撒娇说几句甜言蜜语这么简单的事,而是能帮他一起分担生活的压力,能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办法有能力帮上一把。
并且我也认识到了爱情是一种可能消逝的东西,并不是嘴上说着一生一世就可以真的一生一世了,我们一样会吵架会有矛盾,那么如果有一天我和哥哥分手了,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人生如果仅仅是逛街美容看小说的话,那我当初辛辛苦苦考大学的意义何在?这些在现在看来是再简单明了不过的道理,可当初沉浸在爱情童话中智商基本为零的我却硬是不明白。
道理想清楚了,可大学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以我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让我去就业我显然信心不足,并且我也真得觉得自己不适合搞营销,又超排斥出国,那就只有考研了。
对法律感兴趣,并且不考数学又帮我减掉了一个大包袱,法硕是面对本科非法律专业的,又是全国统考,这样大家就都是同一起跑线了,免去了跨校找资料的麻烦。
至于学校嘛,我查了相关资料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就法硕的综合实力来看,北大肯定是最强的,但风险也是最大的,连续多年初试录取分数线全国最高,复试刷人也是最多的。
当时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既然要考就要考最好的,虽然我大学荒废了三年,但我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还是有的,拿出当初高考时的
那股狠劲儿,我一定行。
可能这也是我唯一的优势了,我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了就一定会坚持到底,不会放弃也不会分心,并且很自信,我觉得自己是上天比较宠爱的那部分人,想要的应该会得到吧。
所以我没有找工作,没有做任何
别的准备,在复试结束前我甚至没有想过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
〔当然这种自信还是要建立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的,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科目篇:
政治:真题+红宝书+20天20题+序列三+考研形势与政策参考书我文科出身,考研政治复习具有天然优势,并且今年政治大改革,题目一般不会难,那么抓住基本知识点就够了,所以在政治上我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11月份中旬才开始看书,就是把红宝书仔细背了一遍,任汝芬序列二做了10页就扔了,我时间不够了,题目太多了并且难度和出题思路和真题还是有出入的,接下来就做了几套近几年的真题,主要是体会一下出题思路和难度,知识点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政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今年大变革。
时事政治我用的是考研形势与政策参考书配合序列三,序列三中关于各部分的总结其实就是把红宝书的骨架抽出来了,可用于最后的查漏补缺。
20天20题一定要认真看,研究一下答题的切入点,那些套话空话很没意义,但对问答题尤其是你没思路的问答题很有用。
还有大家要懂得取舍,那本红宝书的内容太广泛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政治就100分的内容,过于偏过于细节的东西扔就扔了,还有一些过于敏感的问题考大题的可能性也不大,例如反腐倡廉和文革,最后我政治考了78分,这个分数还可以,但优势也谈不上,因为考法硕的大多数是文科出身,政治普遍考得很好。
英语:黄宝书+新东方考研英语大纲词汇
外经贸的同学英语都很好,我考得一般,就不班门弄斧了。
总之,一定要重视词汇和真题,作文和翻译要动手写,不要想当然,很容易眼高手低。
还有就是大家对英语一定要重视起来,北大法硕是自主划线,往年的英语单科划线都是55,今年例外降到了50.每年总分很高但因为英语不过线被拦在北大门外的同学有很多,真的很可惜。
千万不要因为六级分高就忽略了考研英语的复习,这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专业课:
专业课我买的参考书堆起来很高,因为法硕用的书真的一本一本都巨厚。
最基本的当然是考试指南(人大出版的绿皮)和考试分析。
除了这个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真题,真题一定要有两套,一套是按章节编的,一套是按年份编的。
人大的绿色配套教材很多,最重要的是配套练习和重点法条分析以及经典案例分析,其他的就视情况而定了,配套练习可以换成标准化题库或者重要知识点深度解析。
我先说一下我的备考过程,我是暑假开始参加华成法硕学校的基础班进行看复习的,适当做笔记,这一遍很重要也很考验人,万事开头难,因为你基本上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你知道法硕到底是考的什么,基本的知识框架应该建立起来了,法律专业术语要开始积累。
9月中旬到10月中下旬,这一遍是要认认真真全部弄懂的一遍,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达到对书上的内容没有盲点为止。
这之后可以做两套真题,了解一下法硕的出题思路和类型,并且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
然后当年的考试分析就出了,考法硕一定要以高教社的考试分析为中心,那本书就是我们的一切生命线!开始背书吧,没什么可说的,这本书是400多页,我背了4遍,第一遍背了1个月,第二遍背了20天,第三个背了15天,最后一遍背了7天,大概是这样吧,每一遍都是边背边默写的。
穿插着做完了真题。
事实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今年考404的外交学院的一个同学背了18遍,最高纪录我听说有人背了26遍,当然不是提倡大家这样,就是想说明这本书的重要性。
一定要很细很细得背,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具体到一个人名,一个数字,并且要很精确很精确得背,这不是政治,不能背个大概,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考法硕考的就是考试分析,把这本书完完全全背下来,300分的专业课考250分以上基本有把握,这是大部分考上法硕的人的经验。
下面具体说一下各科,刑法一定要配合法条背,没有一个知识点不重要,总则部分靠分析就足够了,分则考试分析上写的太粗枝大叶了,要配合指南和法条以及司法解释背,重点是各个罪名的犯罪构成和相似罪名之间的区别,法定刑不考,就是说具体哪个罪名判几年的问题不会考。
民法是最花心思的一门,内容多,不容易理解,重点是总则,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
人身权,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是没有。
这部分分析上的范围足够了,但也要配合法条,尤其是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法的法条很重要。
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这三部分,需要理解的相对较少,灵活性不高,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很
多年份这部分的得分率并不高,这部分要紧紧围绕分析,宪法可以参考一下法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
这部分经常会出细节题,细节到让你感觉变态,并且这种题是没法推理出答案的,这就需要你在背书或者做题的过程中都是需要自己加以注意并勤动笔的,
两门专业课我一门考了108,一门考了122。
分不高,我想大部分想考法硕的同学目标绝不仅仅如此。
和我一起上华成法硕辅导班的几个朋友,他们的分数都很高,我考分不高的原因很简单,功夫没下到,而且华成法硕发的一些资料我没有使用,后悔啊,把这个不错的辅导班的网址告诉大家 上面有不少免费的电子资料哦。
开始的时候太懒散,总以为,我辅修过法律有基础的,接下来不就是背书嘛,到时候背不耽误,并且由于大学前三年的贪玩直接导致了我管不住自己,根本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刚开始坐下来复习的过程那叫一个痛苦啊,虽然我对法律有些兴趣,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整天面对着一大堆枯燥的法条肯定没有看小说逛街舒服。
暑假在家学习氛围太差,基本上荒废,9月份10月份还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直到报完名了,考试分析出来了,我似乎才正式进入状态,可真的已经太晚了,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专业课不仅仅是背书这么简单,并且即使是背书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对你基本上算是陌生的学科,并且这也不是期末考试,你突击突击弄个大概就行了,这是北大的法硕入学考试,是要精益求精的,并且我的政治一眼都没看,英语也仅仅背完单词。
可是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率,并且要做出舍弃。
进入11月份,魔鬼式的复习生涯正式开始了,开始每天10个小时,12个小时,到了最后一个月,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只有4个小时,当然剩下的时间也不全是学习,学累了还是要看看杂志上上网什么的。
英语围绕真题和词汇,政治围绕红宝书和真题,专业课围绕考试分析和真题。
祝各位战友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