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
2009年4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了法律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我有幸榜上有名。
家人、朋友、同学皆为我高兴,我自己也暗自庆幸,终于可以把一路走来心中的无限担忧像灰尘一样轻轻地掸掉。
对于考研,我习惯把它比作一次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尽管没有血与火,没有杀戮,但一样充斥着残酷的竞争,充满了风云变幻。
无论如何,考研的成败对每个具体的人而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人生!考研又是一场攻坚战,不仅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还需要我们拥有巨大的勇气和必胜之信心!这些都是赢得考研之战的前提条件。
鼓足勇气,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在正式投入复习之前,考研人首先得想好自己到底应该报哪个学校,并考虑是否继续考本专业。
这一问题虽然应该慎重考虑,却也不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选择学校方面,大家都想去考一个尽可能好的院校,然而考虑到自身实际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很多人都会存在不少顾虑。
想报考一个好的院校,又担心万一失利,一年之功白费;而如果求稳,一方面在几年之后的就业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复习得很好也考得很好,可能会有些许遗憾。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是:若无特殊情况,则应鼓起勇气报考自己心仪的院校。
考研是一次大比拼,近一年的时间也不短暂,如果自己能够下定决心,敢于坚持、勇于拼搏,是大有可为的!
也许有些同学会考虑本科时的成绩,我觉得这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考本专业的考生。
大家想想,本科阶段学得怎么样,是不是与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态度及其他因素有关?从历年的考研结果来看,有很多本科时成绩并不太理想的同学能够考得很好。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呈现出各种差异,多半是由于意识、计划、具体行动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
而考研无论对谁来说都需要有超前的意识、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能坚持不懈,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2008年,我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起初定了两所院校: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但不久之后,我最终鼓足了勇气,确定报考北大。
事实上,不论是考北大的哪个专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敢于报考北大的人,自然也有非常之心。
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后漫长的备考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始终没有动摇过一定能够考上北大的信心。
现在回想起来,信心真的非常重要,虽然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很少有人有必胜的把握,但这信念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不少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需要坦荡的胸怀,就算是考不上研究生,我们也还可以去工作,因为我们已经上了大学,完全具备工作的能力。
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这样想一想,可以缓解紧张和消极的情绪。
报考专业要扬长避短,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结合报考学校的情况具体分析,做出选择。
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数学对于不少考生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我而言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考法律硕士,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考数学。
我本科学的是经济方面的专业,北大法律
硕士所设置的很多课程都是与经济有关,如金融法、财税法、房地产法等,这对我而言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