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2、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这是电影《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教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此时祥子已同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中。
虎妞原本好吃懒做,又有身孕,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挥霍将尽,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
天气影响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生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场面。
(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二、审析文题,明确学习的重点1.文题是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2.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什么?(谁----祥子)(干什么----拉车)3.(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从题目中,你大致明确些什么?主要内容------写人,人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的行动,经历。
主要结构-------两大部分,烈日下,暴雨中。
主要写法-------以自然环境恶劣衬托样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三、整体感知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部分的划分及段意,写作顺序(一)(1----6)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
时间顺序(二)(7----16)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三、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日之烈迅速地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思考:(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酷热的句子,读一读。
(2)这些描写中,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3)其中街上情景的描绘属于间接描写。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有什么作用?(多角度,以细腻的写景文字来烘托人物的心情,)(4)找出描写人物的感受和反应的句子,并赏析。
【分析】课文一开始就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炎热的夏日1.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天天气特点的?(找出语句并简析)(1)“发狂”写出天气热到什么程度?(生动写出热的失去了控制,异乎寻常)(2)“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下了火”如换成“太阳出来时,人就感到热”这样好不好?课文写法有什么好处?(A.提起“火”“人们就有一种热烘烘别的感觉,用象下了火这个比喻比光说”天热“给人的印象要强的多:B.清晨一般较凉快,课文却用:刚一”和“已经”这组词突出那一天早就让人感到热得异常,照应上文的“狂”字,又为下文写日高以后的阳光暴烈作伏笔。
过渡:在闷热的一天里,人和一切生物又怎样呢?因为人力车夫的活动背景是大街,所以作者把笔触转到那一天街上情景的描绘上。
现在,我们一边听朗读录音,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在大脑荧光屏上一一再现这些特写镜头。
2.谁能描述一下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到: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街旁的景:柳树无精打采;马路干巴发光;便道尘土飞扬,灰沙烫人。
接着又对准了动物:狗吐舌头,马张大鼻孔。
接着又写道小贩们不敢吆喝。
听到:铜铁铺发出的的使人焦躁的单调的丁丁当当感觉:闷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焦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炎热的天气里,周围环境若安静,我们的心情就能平静、舒畅些,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我们就会感到心情焦躁。
3.这里写天气的炎热,主要从烈日下人的感觉落笔,都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学生交流: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
细心分辨哪些语句哪些语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上来写热的?小结:这里没有正面写烈日,但烈日下的酷热却表现的如此逼真、形象,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难耐。
4.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见板书)小结:这里写景没用一个“热”字,却制造了一种“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氛围,可见作者运笔之高妙。
在这烈日炎炎的环境中,人力车夫的境况又怎样呢?5.写了人力车夫的几种情况?(不至于挨饿的,懒得张罗买卖;要挨饿的,拼着性命出来拉车。
)主人公祥子也是外出拉车的人,他的命运又将怎样?跳读3-6段思考: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矛盾心情?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心理?(1)学生交流(2)天气的酷热已使祥子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他又希望多拉一趟,这时的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进退两难。
(矛盾)读到此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境。
在这矛盾的心情中,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承受着多大痛苦!7.作者在刻画祥子矛盾心理的同时,也穿插了景物描写。
讨论:这里的写景和上文有什么不同?(比开头描写更进了一层:(1)先抓住烈日升高后特点正面写太阳“像一面……要发火”使人真切感受到阳光灼热烫人,把烈日之毒写得淋漓尽致。
(2)通过人的反常感觉来写阳光的暴烈(找书中语句)(3)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写(找出写感受语句)8.通过祥子的感受写景有什么好处?(以祥子的感受写景,真切的渲染出酷日之甚,更加突出祥子在烈日下备受煎熬的痛苦。
以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惨命运)9、讨论这一部分写作技巧(按板书归纳)1.写景:先广角镜扫描(概述)后多角度特写(烈日下各种事物的情态)2.景人关系:先景后人,以景称人。
3.写人方法:由一般人到一个人。
4,写祥子:酷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引起的在心理、行动和生理上的异常反应。
五、课堂总结:这一部分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备受煎熬。
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六、课外作业: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正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来着意渲染酷热。
并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中,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使人仿佛亲历一般。
至于描写人力车夫不敢出门、不敢快跑、抢着喝水等镜头,表面上写人,其实是写天气的奇热,表面上写众车夫,其实是写祥子所受的煎熬。
可是“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刚才还烈日当空,现在忽然盼来了凉风,人们如久旱逢甘霖一般,读者的心也随之轻松起来,祥子终于可以不必受暴晒之苦了。
那么,天气的变化能否给祥子带来命运的转机呢?二、学习第二部分“在暴雨下”大家都知道“风是雨头”“山雨欲来风满楼”,作者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以风为线索,真实的写出了天气骤变的过程,渲染了气氛,预示着暴雨的降临将给祥子带来新的灾难。
接着作者极写暴雨之猛。
1.作者对暴雨的描写层次分明,形象生动(速读11段)找出写雨的不同形状的词语,看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雨星——雨点——雨道——水世界;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成片直至弥漫天地间的变化来写。
)2.这一段中有两个比喻句生动地表现出夏日暴雨的景象,请找出,我们一起体会它的妙处:(1)地上为什么射起无数的箭头?——雨又急又猛,拍打在地上,水花四溅,恰似“射起无数的箭头”。
(2)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从这个比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试想暴雨狂泻,房屋上的积水溢出屋檐倾泻而下,不就像万千条哗哗下注的瀑布吗?这样的比喻摹声绘状,形象点明了雨之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在如此猛烈的暴雨袭击下,拉车的祥子会怎样呢?(指名读12段)其他同学边听读边划出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苦况的一系列动词和排比句。
4.你觉得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痛苦?追问:(1)“砸”改成“落”好吗?(突出雨之大,威猛的气势,令人难以忍受)(2)“拽”改成“拉”好吗?(死命拖,挣扎的形象)这几个动词非常准确生动(3)排比句你们找到了吗?大家各读。
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突出了祥子在暴雨中艰难挣扎,半死半活的惨状,这哪里是在拉车,简直是在水中奔命啊!)过渡:祥子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比烈日和暴雨更无情的是坐车人。
5.几次提到坐车人,为什么要提坐车人?(三次,寥寥几笔,揭示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点明了社会背景。
祥子所受的苦难,从根本上说不是恶劣的天气造成的,而是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这篇小说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表现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
】【作者描写坐车人一是通过描写坐车人的所作所为写出祥子的不幸遭遇。
二是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
从而揭露旧社会的冷酷,环境的恶劣,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6.文章结尾祥子跑回家以后,“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你读后有什么感想?(讨论)(一语双关,首先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受暴雨折磨后瑟瑟发抖的惨状,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祥子在这一天里所受的种种痛苦;其次,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中的树叶”随风飘零无法自控,他们既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1)看到经过日晒雨淋的祥子“哆嗦得如风雨中的树叶”,唤起了我们无限的同情,更加憎恨那个黑暗的社会。
总结:纵观全文,作者精心将祥子至于一晴一雨,火热水深的环境中,并抓住日之烈,雨之猛的特点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作者极力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衬托在这种环境下拉车的祥子的痛苦和不幸,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时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景物描写必须为表现中心服务,三、拓展延伸,深挖主题1、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一心想自己买一辆车,可千辛万苦买的车又被军阀抢走了。
他逃回北京后,与虎妞结婚,虎妞难产而死,生活苦得他染上重病,精神越来越萎靡最后堕落成为一个吃喝嫖赌,欺诈耍赖的人。
一个要强、淳朴的小伙子就这样被吃人的旧社会给毁掉了。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第二题的剩余部分。
附板书设计: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环境祥子烈日之毒衬托备受煎熬暴雨之猛艰难挣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