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弘扬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岭南文中心化要有新的亮点
除了思路要明确之外,还要确定具体的切入点。什么是高端、大手笔?我们的很 多文化规划都写得十分全面,中轴线、景观带、古村落、文化主题公园、街区改造、 园林博览、音像制作、文化装备、广电设备等,这些当然是没有一样不重要的。而且 ,其中一些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可以说奠定了广州作为新岭南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不仅搞设计,而且制造飞机,驾驶飞 机上天,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Thanks 谢谢观看!
四、把弘扬岭南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意见》,提出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南粤历史名人的价值传承
• •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期间,就已充满爱国情怀,立志“倾覆清廷,创 造民国”。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为宗旨。领导辛亥革命;起草《实业计划》、《建国方略》 ,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在岭南,还 有以《资政新篇》构想中国“新天、新地、新世界”宏伟目标的洪仁玕, 以《盛世危言》阐述自己富强救国思想的郑观应,在《大同书》中勾画了 人类社会美好大同世界蓝图、并发动戊戌维新变法的康有为等,都是中国 历史上追求国家和民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先驱,我们弘扬岭南文 化,应该传承他们的优秀思想。
三、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
(一)岭南文化需要创新
胡春华书记多次提出,要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有
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文风昌盛,文人荟萃,文气精妙,文思开远,十分辉煌。历 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文明财富,必须挖掘和继承,但更重要的是发扬光大,有新 的创造,为岭南文化增添新的资源。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不与时俱进就会 被时代抛弃。所以,以历史辉煌铸造的岭南文化中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承担新的 历史使命。
(二)广东文化发展面临挑战
广东的文化发展,尽管保持了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但出 于种种因由,岭南文化的传统显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有些甚至正逐渐 消亡,现代创新如影视音乐等大众文化的发展又面临群雄并起的激烈竞争, 文化风格的淡化,文化人才的流失,文化中心的聚合与辐射能力的削弱等等 ,诸多问题的产生造成广东在全国文化语境中的地位下降。面对文化全球化 的浪潮,以及国内外竞争的加剧,广东文化建设的改革必须继续深入。
弘扬岭南传统文化精神,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东省文化学会 会长 广州市政府 参事 李明华
一、岭南文化——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
(一)岭南文化涵盖的地区 1、地理位置:南岭以南 南岭包括五岭:我国南部东西走向的山岭,包括大庾岭、骑田岭、 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也叫揭阳岭)共五岭。岭南地区,主要指 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大致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如果宽泛一 些,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地域文化形态 岭南地区在历史上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族的文化记忆,值得下大气力去建设。
第二,广州最丰富的文化资源之一是商业文化,“千年商都”是广州的别名。从 古到今广州都是商都,中国进出口商品第一展就在广州,但广州的商业文化(商帮文 化)却一直没有进展,也没有受到决策部门重视。在广州开展商业文化研究,一是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粤商发展自身的需要(粤商文化研究的薄弱已导致粤商整体发 展无后劲),三是可以在广州打造中国十大商帮交流平台,使广州成为当代中国“商 都”。 第三,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密集,人才众多的优势,组织高端文化 活动,把当下的文化资源用足,形成文化聚合局面,出思想,出成果,培育辐射力。 我建议在广州办两个论坛,一是“广东文化十人论坛”,二是“中国文化十人论坛” ,一年办几期,每期定一个主题,邀请对主题有见解的最著名的文化人参加。这样的 论坛,规模很小,影响很大,地方媒体、中央媒体都会重视,形成品牌之后,广州新 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第四,营造文化人凝聚的氛围,以利于文化大师 的产生。前不久召开的关于广州流行音乐的一次座谈会上,我说应该“让流行音乐回 家”,但广州必须让音乐人有“家”的感觉,这就是政策、环境、土壤、人气、圈子 。否则,音乐人就“北漂”了。其他文化人也都是这样,有氛围他才呆得下来。所以 文化领军人物的产生,不仅需要硬件、经费、签约,更需要政策环境、文化氛围,致 力于把“软件”打造好。
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形态,区别于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
秦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台湾文化等,称为岭南文化。
(二)岭南文化的主要区域构成
岭南文化主要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构成。近年来有些 地方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如中山市提出的“香山文化”,江门市提 出的“五邑文化”等,都还未能达到成熟的程度。另外,也还有桂系 文化、海南文化、港澳文化的提法。
(六)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地位
1、地域性与时代性 2、发展中的局限性
二、文化软实力中的岭南人文精神
(一)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 素,文化的功能和意义日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而来 的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远者如欧美文化,近者如日韩 文化,都已经打破地域界限的藩篱,渗透到世界各地。电子传媒及数字化、 网络化的崛起,彻底颠覆地域空间的概念,使文化传播的迅捷性和广泛性达 到令人惊叹的地步。广东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但岭南文化的发展并没有 形成与之交相辉映的繁荣局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北京、上海甚至 湖南、浙江等省市的厚积薄发、异军突起,广东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的时候,进一步强调岭南文化的人文精神, 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政治纲领, 是我们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不懈追求真理 ,创办刊物鼓吹平等、民主,唤醒民众,是岭南文化的一座丰碑;中山 大学教授陈寅恪,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中国文化研究 方面有杰出的成就。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屈大均以著名文化人投身发清义军,失败后也未停止抗清活动表现了 崇高的气节;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在日本侵略者密集的炮 火中冲锋在前,重创敌舰,表现了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詹天佑是中 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不仅将自己的技术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且竭力 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帝制,并在局势动荡中忠于职守,表现了高尚的品德
文化中心的硬件基础。面面俱到的文化建设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基本文化服务
均等化方面必须有所作为,老百姓也希望有更多的“文化惠民”举措。其实不仅是广 州,任何一个市、县、镇,都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但广州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在 做好这些基础性的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辐射力、影响力的问题。
在操作层面上,如何确定具体的切入点?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几点想法。第一,制
定规划、策划项目,要考虑是否能激起全民族的文化记忆,这样才是大手笔,有大影 响。广州有些被人很看好的文物、遗址,实际上在全国、全民族影响不大。北京的故 宫,广西的刘三姐,云南的阿诗玛,湖南的张家界,山西的乔家大院,甘肃的敦煌莫
高窟,这些都是全民族的文化记忆。广州有黄埔军校,有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全民
(三)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
在广东文化建设中,具有文化根基性的领域是培育岭南人文精神。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以人为根本 的现代化,其最深层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 维等方面的障碍被广泛克服的社会状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理想下 的近期奋斗目标,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折射和反映,它包含了发达的物质文 明,也包含了高度的精神文明。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对高品位的生活质素的 要求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渴望和诉求。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从最根本 的意义上来说,是对现代社会转型的体察和应对,是对最基本的人的关怀、 尊重和满足,是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好事情。
4、岭南绘画(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
5、广东音乐(步步高、雨打巴焦、喜洋洋、旱天雷等) 6、戏曲(岭南四大名剧,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 7、岭南工艺(广彩、广绣、广雕等) 8、岭南建筑(骑楼、西关大屋、客家围屋、碉楼、中山纪念堂等) 9、岭南方言(白话、客家话、潮州话等) 10、岭南民俗(过年卖懒、行花街、灯会、飘色、乞巧、划龙舟、重阳登 高、自梳女等) 11、饮食文化(粤菜、早茶、煲汤、茶道等)
(二)新在何处 •
培育、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第一,“新”是传统与现代的 结合。我们既要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精华,更要发展现代文化,诸如高科技文化、网 络文化、时尚文化、公民文化、公益文化、志愿者文化、汽车文化、游艇文化以及青 年人的新潮文化等。这样我们的文化中心才富有朝气和现代气息。第二,“新”的来 源是“创新驱动”。岭南文化原本就是开风气的文化,思想解放,敢为人先,一直是 传统。但现在有些疲软,创新动力不足,有“强弩之末”的感觉。所以一定要从政策 、措施上解除顾虑,鼓励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局面。没有新思想、新成果、新气象 ,何来“新中心”?第三,“新”是对以往成就的超越。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更新的高 度,高度决定影响力。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我们在文化建 设方面地位还不高,主要是思路、境界还上不去。胡春华书记对广州的制造业有个看 法:广州要做“高端控制”,做上游,做研发,做总部,做自主品牌,至于加工、配 套、零配件,可以转移到周边地区。这才叫做中心。我认为文化也是如此,“高端控 制”就是出思想,出创意,出布局,出品牌,出领军人物,做文化地标,做大手笔的 策划。至于文化加工业、配套业,非中心也能做的细节,可以转移出去。这样做,一 方面可以腾出手来做高端,另一方面也培育了文化腹地,产生了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