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创新主题班会

科技创新主题班会


如何提高大学生科创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 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 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 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 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 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 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 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 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 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 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 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 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 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 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 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对于我们化工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 场所了,化工专业的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机、分析……虽然每次课 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 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 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 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 中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 •


我院学生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 拔赛中荣获佳绩
7月6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教育部、科技部、 中国科协协办的2010年亚太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 赛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影视园演播厅圆满结束。最 终,湖南农业大学机器人代表队克服种种困难, 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六年来首次进入亚太机器 人大赛国内选拔赛的十六强,并获得了本次大赛 的“最佳组织奖”和“优秀奖”。 据悉,参加此次大赛的湖南农业大学代表队的18 队员中,有10人来自东方科技学院,他们在比赛 里凭着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不畏强手、 敢于拼搏,取得优秀成绩,给现场评委和观众留 下了深刻印象。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简介
• • • 这项活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在清华 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 大学、南开大学等成功地举办了十届。特别是近几届参与高校、关注媒体都在不断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竞 赛活动十分关注,第三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挑战杯"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 也为竞赛题了词,苏步青、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也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 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由于“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和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成为学 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 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成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界接触和物色优秀科技英 才、引进科技成果、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校的重 视。随着“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 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声誉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对高校的学生课外科技与学术活动起着不可低估的 推动与促进作用.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 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 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 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 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 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 作品和集体作品。
挑战杯



“挑战杯”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 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 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 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领导 同志以及苏步青、钱三强、卢嘉锡、周光召、朱光亚、费孝通等 一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为竞赛题了词。由于“挑战杯”竞 赛活动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 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 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 会上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到目前为止,“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 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 技奥林匹克圣会"。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小挑战杯”,因为 相对另一个项目,这个竞赛开展得晚)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 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 树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 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 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 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 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其原因是创 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 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 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 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 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化工专业的课程很多, 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他是我们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专业课和实验课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就像敲门石一样,直接决定 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有所创新。化工直接与工业相连接,而现在工业越 来越高科技化,计算机和其他一些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是时下必须具备 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 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 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 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 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 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 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 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 负手。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 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 市场前景的技术、产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 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 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 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 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 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 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 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 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 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 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 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 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 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 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 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 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 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 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 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 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东方科技学院第三期明主生活 会
科技创新的含义
•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
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 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 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 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 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 的管理创新。
科技创新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