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封材料介绍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4、有机硅灌封胶(续)
(1)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的组成 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与普通加成型硅橡胶一样, 通常 由乙烯基硅油(基础胶)、含氢硅油(交联剂)、铂催 化剂等组成。根据不同用途,还可添加其它填充剂,如 气相法或沉淀法白炭黑、氧化铁、二氧化钛和碳黑等。 为了制取透明级的有机硅灌封胶,也可加入硅树脂(如 MQ树脂)作为填充剂。
四、灌封工艺及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1、灌封工艺
灌封产品的质量,一般与产品的结构设计、元件选择、组装及所用灌封材 料密切相关,灌封工艺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聚氨酯和有机硅灌封胶工艺 而言,灌封工艺类似。下面以环氧灌封胶工艺为例: 环氧树脂灌封有常态和真空两种灌封工艺。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常温固 化灌封料,一般用于低压电器,多采用常态灌封。环氧树脂和酸酐类固化剂 加热固化灌封料,一般用于高压电子器件灌封,多采用真空灌封工艺。目前 常见的有手工真空灌封和机械真空灌封两种方式,而机械真空灌封又可分为 A、B组分先混合脱泡后灌封和先分别脱泡后混合灌封两种情况。其工艺流程 如下: (1)手工真空灌封工艺 (2)机械真空灌封工艺 先混合脱泡后灌封工艺 A、B先分别脱泡后混合灌封工艺 相比之下,机械真空灌封,设备投资大,维护费用高, 但在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手工真空灌封工 艺。无论何种灌封方式,都应严格遵守给定的工艺条件,否 则很难得到满意的产品。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4、有机硅灌封胶(续)
(3)缩合型与加成型硅橡胶性能比较
性能项目 线收缩率/% 深层固化 硫化副产物 缩合型硅橡胶 加成型硅橡胶 <1.0 <0.2 任意 一般建议灌封厚度≤3cm 理论上没有 酸、肟、醇、丙酮等小分子 有小分子和副产物放出,初期下降, 无副产物,电气性能优异, 电气绝缘性 以后缓慢恢复,一般能达到: 一般能达到: 1.0×1014~5.0×1014 5.0×1014~1.0×1015 耐热性 在密闭条件下较差 良好 表面发粘,强度下降明显 良好 耐湿热性 可以加热提高固化速度 不可以加热提高固化速度 强度 强度差 强度好
灌封材料介绍
主要内容
一、灌封材料的基础知识 二、灌封胶配方实例 三、灌封胶材料性能要求 四、灌封工艺及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五、灌封材料的应用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1、什么事灌封
灌封简单说就是把元器件的各部分按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 组装、键合、连接与环境隔离和保护等操作工艺。它的作用是 强化器件的整体性,提高对外来冲击、震动的抵抗力;提高内 部元件、线路间的绝缘;有利于器件小型化、轻量化;避免元 件、线路直接暴露于环境中,改善器件的防水防潮性能。
用途
工作环境条件苛刻的高技 术领域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4、有机硅灌封胶
有机硅灌封胶是指用硅橡胶制备的一类电子灌封胶,其硬 度较低,一般有机硅灌封胶的机械性能都较差,表面能 较低,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力差。在电子元器件进行灌封 后,可对电子器件进行修补,在较高的温度下,灌封胶 性能较稳定,有机硅灌封胶颜色一般可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 有机硅灌封胶分单组份和双组份有机硅灌封胶。单组份 有机硅灌封胶一般都需要高温固化,有些品种甚至要在 150度以上才能固化;双组份有机硅灌封胶是最为常见的, 主要包括加成型和缩合型两大类。一般情况下,缩合型 灌封胶对基材的附着力较差,固化后容易产生挥发性小 分子物质,固化收缩率较大。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6、聚氨酯灌封胶(续)
2、双组份预聚体型聚氨酯树脂胶粘剂 将多异氰酸酯单体与多羟基树脂反应,生成的预聚体 作甲组分,将多羟基树脂(如:聚酯,聚醚)、催化剂 与溶剂作乙组分配制而成的胶粘剂 双组份预聚体型聚氨酯树脂胶粘剂的特点 1)两个组分混合后,通过反应固化,属于反应型胶粘 剂。 2)性能及粘度可调。 3)可室温固化,也可高温固化。 4)粘结强度大,粘接范围广
四、灌封工艺及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2、灌封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低,线间打火或击穿 电视机、显示器行输出变压器,汽车、摩托车点火器等高压电子产品, 常因灌封工艺不当,工作时会出现局部放电、线间打火或击穿现象,是因 为这类产品高压线圈线径很小,一般只有0.02~0.04mm,灌封料未能完全 浸透匝间,使线圈匝间存留空隙。由于空隙介电常数远小于环氧灌封料, 在交变高压条件下,会产生不均匀电场,引起界面局部放电,使材料老化 分解,引起绝缘破坏。 从工艺角度分析,造成线间空隙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灌封时真空度不够高,线间空气未能完全排除,使材料无法完全浸渗。 2)灌封前试件预热温度不够,灌入试件物料黏度不能迅速降低,影响浸渗。 操作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灌封料复合物应保持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在适用期内使用完热固化程序。 3)灌封真空度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6、聚氨酯灌封胶
聚氨酯灌封胶通常由聚酯、聚醚等低聚物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以 二元醇或者二元胺为扩链剂,通过逐步聚合制备而成。聚氨酯灌封胶 硬度是一种介于环氧树脂胶和有机硅之间的灌封胶,它的硬度略次于 环氧树脂高于有机硅, 1、单组分多异氰酸酯胶粘剂 (1)配制:将多异氰酸酯单体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即可配制成 多异氰酸酯胶粘剂 。 (2)固化原理:—NCO与被粘物表面—OH作用,可在常温或高温下固化。 (3)多异氰酸树脂胶粘剂的特点: 1)多异氰酸酯分子量低,渗透力强,粘结力很强; 2)固化后,耐热、耐溶剂性能好。 3)含游离异氰酸酯基团高,对潮气敏感、有毒性。 4)多异氰酸酯分子量低,固化后,胶层硬度高,有脆性,常需改性。
二、灌封胶配方实例
1、环氧灌封料的配方实例
二、灌封胶配方实例
2、有机硅灌封料的配方实例
二、灌封胶配方实例
3、聚氨酯灌封料的配方实例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5、环氧灌封胶
环氧灌封胶固化原理:二个或二个以上环氧基在适当化学助剂如 固化剂存在下能形成三向交联结构的化合物。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电性能,硬度较高 k ,通过改性能够得到一 定韧性,对金属等硬质基材有很好的粘结性能,耐腐蚀性能好,固 化收率和线性膨胀系数较小,灌封后,元器件 无法进行返修,且环 氧灌封胶价位较高,影响了其在电子灌封领域的广泛应用。 环氧灌封按组分不同分为单组份和双组份灌封胶。单组份环氧灌 封胶即应用潜伏性固化剂固化而成的一种加热固化品种,单组份的 耐温性和粘结性能优于双组份灌封,且单组份灌封设备简单,使用 较方便,但是成本较高,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双组份灌封根据固 化剂的不同可分为常温灌封和加热固化灌封,常温灌封缺点是体系 粘度较大,难以实现工业自动化,一般可用于较低压电子元器件的 灌封或不适合加热的场合;加热固化灌封粘度较小,工艺好,固化 物的综合性能优异,适用于高压电子器件的灌封
三、灌封胶材料性能要求
4、固化后一般性能测试
1、硬度:一般在30-80邵A 2、导热系数:一般要求≥0.4 W/(m·K) 3、吸水 率:一般要求≤0.1% 4、电性能:较大的击穿电压和绝缘电阻、较小的介电常数 和介电损耗 5、耐盐雾性:盐雾箱中放置1800h后性能基本没有变化 6、耐双85性能:在温度85℃和湿度85%的条件下一般放置 1000h后性能基本无变化 7、耐紫外性能: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一般放置1000h后性 能基本无变化
聚氨酯
特点
环境适应能力强,抗震性能 和耐冷热循环性能好
缺点
受分子结构的限制,耐冷热 循环后易开裂,许多反应体 系毒性较大,不能返修 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电子元 器件的灌封,其使用环境对 机械力学性能没有特殊要求
强度低,硬度低
灌封胶表面过软、易起泡; 固化不充分且高温固化易发 脆,韧性较差,高温、高湿 下易水解而降低胶合强度 汽车干式点火线圈和摩托车 无触点点火装置的封装,普 通电器元件的封装
二、灌封胶配方实例
5、填料
三、灌封胶材料性能要求
1、灌封胶固化前一般测试性能
灌封胶固化前的主要特性有:颜色、粘度、比重、配比、凝胶时间、可使用时间、固化时 间、触变性(止流性)、硬度、表面张力等。 (1)粘度:是指胶体在流动中所产生的内部摩擦阻力,其数值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 等因素决定。 (2)凝胶时间:胶水的固化是从液体向固化转化的过程,从胶水开始反应起到胶体趋向 固体时的临界状态的时间为凝胶时间,它由双组份混合量、温度等因素决定。 (3)触变性:该特性是指胶体受外力触动时,随外力作用由稠变稀,当外界因素停止作 用时,胶体又恢复到原来时的稠度的现象。 (4)硬度:是指材料对压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硬度的数值与硬度计类型有关, 在常用的硬度计中,邵氏硬度计结构简单,适于生产检验,邵氏硬度计可分为A型、C型、 D型,A型用于测量软质胶体,C和D型用于测量半硬和硬质胶体。 (5)表面张力: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处于向内一种力作用下,这种力 使液体尽量缩小其表面积而形成平行于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单位是N/m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纯度和温度有关。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3、主要灌封材料品种
灌封材料的品种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三大类:环氧树脂、 有机硅和聚氨酯。
环氧树脂
收缩率小;优良的绝缘耐热 性,耐附着性好;机械强度 大,价格较低,可操作性好; 固化剂和促进的选择可千变 万化
有机硅
适用温度范围广,固化时 不吸热、不放热、固化后 不收缩,对材料粘结性较 好,优良的电器性能和化 学稳定性能、耐水、耐臭 氧、耐候性好可返修性好
一、灌封材料基础知识
2、灌封材料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
1)电性能要求高 2)机械性能优异 3)憎水防潮 4)耐候性能优异 5)优秀的耐热、阻燃性 6)耐盐雾性能好 7)灌封工件固化后可经过机械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不能出现 形变现象
四、灌封工艺及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2、灌封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