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黄少锋方向保护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黄少锋方向保护
N
I 段保护范围
34/66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流Ⅱ段)
要求:· 保护线路的全长(有足够的灵敏度); · 具有最小的动作时限(尽可能快)。
(1)工作原理 保护范围延伸至下级线路,与下级线路电流
Ι段配合。 需带时限,在时间上比下级线路的电流Ι段
高�t(换取选择性)。 (保证选择性和可靠性,牺牲一定的速动性,获得灵敏性)
15/66
大电流接地系统:在该电压等级中,部分或所有变 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优点:绝缘要求低,绝缘的投资相对于小电流接地 系统要低。
缺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 流,会损坏设备等。
(主要用在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中)
16/66
小电阻接地系统
小电阻 接地系统 (8~1 2 )Ω
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电流大于某个数值时,立即动 作)。
按照选择性的要求,希望能保护本线路全长。
A 2
K1 B
K2
1
C
D
但是,保护2的测量电流无法区分K1点与K2点短路 (电流大小几乎一样), 因此,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 按躲过相邻下一条线路(K2)出口处短路时可能出现的 最大短路电流来进行整定。
(保证选择性和可靠性,牺牲一定的灵敏性,获得速动性23/)66
{ } t III 3
=
max
t ,t ,t III III III
2
22 23
+ ∆t
t III 2
32/66
(3)电流Ι段单相原理接线图
33/66
(4)优缺点 优点:简单可靠,动作迅速。 缺点:1)不能保护本线路全长;2)受系统运行方
式的影响大;3)可能没有保护范围:运行方 式变化较大、短线路时。 当线路与变压器相连接时,可以保护线路的全长, 并能够保护变压器的一部分(变压器的阻抗较大)。
M1
流流
1)动作状态垂直跃变——明确性(摩擦阻力一旦
被克服,就会形成跃变,不会缓变);
2) Ire ≠ Iop —— 稳定性
(需要克服阻力)
返回系数:Kre
=
Ire Iop
<
1
11/66
欠量型继电器(反应于测量量的减小而动作) 过量型继电器(反应于测量量的增大而动作)
继电器的表示方法:
示意图
I
I
接点符号 名称
(1)整定电流(启动电流) · 本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 · 外部故障切除后已经启动的保护能够可靠返回
5 A4
B3
C2
d D1
M
M
M
42/66
5 A4
B3
C2 d D1
M
M
M
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过程中,电动机有一个 自启动的过程,自启动电流大于它的额定工作电流。
Iss.max = Kss I L.max < Ire
I
I
动 作 电 流
7/66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动作过程(重复一遍)
动作 I
不动作 0
电 流 < 动作电流
I
I
动
作
电 流 ≥ 动作电流 (跃 变 )
电
流
8/66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返回过程
电流 <返回电流 (跃 变 —>返 回 )
电 流 = 动作电流 (保 持 动 作 状 态 )
动作
不动作 0
返动 回作 特征
K
A2
B1
C
D
ZS
ZK
三相短路: Ik
=
EΦ Zs + Zk
两相短路: Ik
=
EΦ Zs + Zk
⋅
3 2
问题:如果变电站B、C、D还有其他负荷或者引出
线时(这是一般的情况),怎么办?
——负荷端对短路电流计算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18/66
A2
K
B1
ZS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单相原理接线图
39/66
(6)评价 优点:灵敏度好,能保护线路全长。
缺点:带 0.3 ~ 1秒延时,速动性差一些; 不能作为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
电流Ⅰ、Ⅱ段联合工作就可以保证全线范围内的 故障在0.5秒内予以切除,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快速 切除故障的要求,作为“主保护”。
40/66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Ⅲ段)
式。
Z Ik =
I K = I K .max
EΦ Zs + Zk
S .min
⋅ KΦ
20/66
K
A2
B1
C
D
ZS
ZK
1)在某一地点发生三相短路时,如果流过保护安
装处的电流为最大,则称此时的运行方式为:最大方
式。
Z I K = I K .Imkax =
EΦ ZS .ms in + Zk
⋅ KΦ
2)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如果流过
35/66
A2
B1
MC
D
(2)整定电流 假设M为保护 1 的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末端,
则: Is′′et.2 > I′set.1 ⇒ Is′′et.2 = Kr′′el ⋅ I′set.1
其中,Kr′′el = 1.1 ~ 1.2
(非周期分量基本上衰减结束了,可以忽略影响)
(3)动作时限(保证选择性) t 2 ″ = t 1 ′+ △t (△t=0.3~0.5s )
B3
t
t 4′′′
C 2 k2 D 1 k1
t 3′′′ t 2′′′ t1′′′
L
按上图标定的序号,形成阶梯型时限特性:
t n′′′+1 = t n′′′ + ∆ t
44/66
对于更一般的情况,第Ⅲ段时限特性如下:
{ } t III 4
=
max
t ,t ,t III III III
3
32 33
+ ∆t
保护安装处的电流为最小,则称此时的运行方式为:
最小方式。
I K .min → Z S取Z S .max
21/66
短路电流随故障点位置变化的曲线,称为短路电
流变化曲线。
Ik
=
EΦ Zs + Zk
⋅ KΦ
根据短路电流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电流保护的配
置和整定计算。
22/66
1、电流速断保护(简称:电流Ⅰ段) (1)工作原理:反应于短路电流的幅值增大而瞬
数字型 阻抗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3/66
一种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常开接点
(也称动合触点)
图形符号
对继电器的基本要求是工作可靠(动作门槛值稳 定,接点接触良好),其动作过程具有良好的“继电 特性”。
4/66
一种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常开接点
图形符号
常闭接点
(也称动断触点)
图形符号
5/66
主要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误差: 1)非周期分量; 2)暂态谐波; 3)系统和线路参数的误差; 4)计算误差; 5)互感器传变误差; 6)继电器测量误差; 7)电动势波动; 8)裕度。 一般取为1.2~1.3
27/66
根据参数计算出来的继电器电流整定值(动作值):
I s′et .2 = K r′el ⋅ Ik .B .max 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 可靠系数 一次整定值
“返回电流”的电磁力矩
+
摩擦力矩
I
= 弹簧力矩
红色:动作后的返 回过程
9/66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动作
不动作
0 返动
I
回作
电电
由图可知: 动作电流 > 返回电流
流流
I re Iop
定义:返回系数
K re
=
返回电流 动作电流
I re I op
10/66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动 作
不动作
0 返动
I
回作
电电
常闭接点
常开接点
“常”——不带电状态 ,不是“正常状态”
12/66
电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 除了内部设计不同以外,从线圈来看: 导线细、匝数多。—— 输入阻抗大,并联接入
13/66
二、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
(本节主要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 在该电压等级中,所有变压器的中性点均不接地。
设计目的:不允许故障长期存在。 整定原则:躲过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
(目的是:故障切除后,应当可靠返回)
动作状态
动作
0
Ir e
Io p
IJ
最大的
负荷电流
IL.m a x
一般情况下,Ⅰ 段和Ⅱ段的电流定 值都较大一些,所 以,基本上存在:
Ire>IL.max 可以可靠返回
41/66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Ⅲ段)
ZK
C
D
通用计算表达式:
Ik
=
EΦ Zs + Zk
⋅
KΦ
⎧1,三相短路;
KΦ
=
⎪ ⎨ ⎪⎩
3 ,两相相间短路。 2
在故障点位置确定和故障类型确定的情况下,短路 电流 Ik 仅与系统等值阻抗 Zs 有关。
19/66
K
A2
B1
C
D
ZS
ZK
1)在某一地点发生三相短路时,如果流过保护安
装处的电流为最大,则称此时的运行方式为:最大方
二次整定值:
Io′p.2
=
Is′et .2 nTA
动作 0 Ir e Io p
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