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 动产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商品作了深刻而 精辟的分析 《大英百科全书》、《辞海》对商品的定义 商品学目前所研究的商品,主要是有形的、 可移动的、在市场上合法交易的、用于生产 和大众消费的实体商品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商品学主要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在商品流通和 消费中的评价、维护、管理和实现,研究影 响使用价值实现的各种因素及客观规律 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商品的质量。商 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研究商品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商品质量的管理、监督、评价的各种手段 研究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维护理论和措施 研究经营管理商品以及有关商品研究的科学方法 研究商品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者物的效 用,即“物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对具体消费者的有用 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使用价值实质上是人的需要和商品属性 之间的满足关系
商品的属性
商品有用性的物质基础,或形成商品使用价 值的主导因素是商品的各种自然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由商品体自身固有的成 分、结构决定的,与其他事物发生关系时所 表现出的性质、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 、电性能、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等)、形 态特征或特点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满足任何社会需要 的特征、特性的总和 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理论界 被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在国外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9到10世纪 “贝克曼商品学” “经济学体系”商品学 商品学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学派 “经营商品学”
国际商品学会在奥地利成立,以德文缩写 “IGWT”为会徽标志
中国商品学的发展
春秋时代的《禽经》,晋朝时期的《竹谱》 唐朝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 品学专著 宋朝以后,商品学著作开始增多,如《荔枝 谱》,《桔录》等。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论述得最为全 面和最早的医药类商品学专著 20世纪以后,我国的商品学随着商业教育而 萌生发展
开展商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开发新产品,指导使 用价值的形成 确保商品质量的完好无损 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保护消费者的利 益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本章结束
中国商品学的发展
盛在垧著的《商品学》,王溥仁的《商品学 》及潘吟阁著的《分业商品学》 刘冠荣的《现代商品学》,对农产品、矿产 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工业品等分 章进行了论述,也叙述了商品分类、鉴定、 包装、运输等问题,为我国现代商品学的发 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大公报》开辟专栏连续进行商品学学术讨 论 中国商品学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