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张红茹(2008)结合比较优势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我国有关统计资料,以相关的贸易理论及现代统计方法为指导,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等指标来构架评价指标体。
浙江省作为我国旅游的强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浙江省旅游业同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据统计,2010年,浙江接待入境游客684.7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外汇收入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接待国内游客2.95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国内旅游收入3045.5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旅游总收入3312.6亿元,同比增长25.3%。据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旅游服务经过改革开放30年多来的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尽管近年来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技术含量低,技术水平低下,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等。因此,研究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我国提出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把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作为重要目标。此后三十多年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创汇由1990年的22.1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08.4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良好的增长势头,对稳定经济、增加外汇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步跨入世界市场。
颜廷爱(2010)通过SWOT分析,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所在,并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增加旅游创意,加强支持产业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来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
李德军,田薇(2009)在文中对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
洪涓,张楠(2007)在分析北京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总结、提出建议。
王锐(2010)通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依据旅游服务贸易以及竞争力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山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以及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P.D.loed(1982)研究了影响美国旅游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认定收入水平、相对价格水平、相对汇率、旅游目的地的特殊事件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旅游需求的主要因子,其中相对价格差异是首要因子。
迈克尔.波特(1990)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他认为影响一国国家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资源与要素条件、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因素既独立作用于国际竞争力,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国家、成国家整体竞争优势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Z.H.Liu(1996)提出了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及其环境结构模式,旅游系统环境由内部环境(如政策、规划、市场化、金融等)、运作环境(竞争目的地、竞争产业、旅游供给等)、宏观环境(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三个圈层组成。旅游系统概念的提出并不断完善,为区域旅游竞争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围绕旅游系统各要素及其整合所形成的相对比较优势,开展区域旅游竞争研究,成为常用的方法。
预期目标:本文旨在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浙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进行SWOT分析,再分析影响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五大因素,最后给出几点提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加快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服务贸易的研究,以期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贸易,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兴趣。
孙夏(2007)构建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模型,提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由五大要素构成,分别是:旅游供给因素、旅游需求因素、旅游环境因素、旅游服务主体因素、旅游介入辅助因素。并且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计算出中国及世界旅游强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比较,提出了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五大对策。
国内与国外是不同步的,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服务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晚,以及服务贸易的不发达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才开始。
周经娟(200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数量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旅游交通对我国旅游出口收入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力要大于旅游产业组织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人力资源状况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雷兴长,赵明亮(2008)在文中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七项对策建议。
邹纯(2010)通过分析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运用国际竞争力的定量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增长指数等指标对安徽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从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入境人数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安徽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异。结合安徽实际,找出影响安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四个因素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得出其中的相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