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潜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208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潜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潜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保证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和潜水作业的顺利实施。

不管是一般性的潜水作业,还是特殊性的应急抢修;无论使用何种潜水装具,采取何种潜水作业方式,潜水作业的组织者和潜水员都必须熟悉和遵循有关的潜水作业组织原则、制定潜水计划以及潜水作业的基本步骤等安全操作规程。

才能使潜水作业任务,得以安全、圆满、顺利地完成。

一、组织实施潜水作业的一般原则
1、人员分工
在接到上级有关领导的指令后,潜水作业
班(组)长,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必须积极地组织好作业人员,一般情况下管供式(重潜水)潜水不得少于5人,自携式(轻潜水)潜水不得少于4人。

另外,根据任务的需要,确定是否再需其他工种人员的协助。

分工要明确,各负其责。

2、明确任务
潜水作业班(组)长,要使每一位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明确本次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如有条件可结合图纸或画草图进行讲解和说明。

一定要让潜水人员了解水下作业的环境和施工作业的情况,然后明确完成任务的计划和措施,以及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3、潜水员的身体有下列情况者不得进行潜水作业
在本作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前提下。

不论潜水作业的深度和性质如何,发现有下列情况者都禁止其下潜。

(1)主诉身体不适和有病者;
(2)感冒或感冒未愈;
(3)过于紧张,疲倦或精神处于过分兴奋状态。

4、在下列情况条件下,可允许进行水下作业
(1)一般情况下,风浪小于4级,流速小于1.5节的条件下管供式(重潜水)潜水装具可以下潜;
(2)一般情况下,风浪小于3级,流速小于1级的条件下自携式(轻潜水)潜水装具可以下潜。

5、必须按以下规定,安排潜水员的工作与休息时间
(1)潜水员每昼夜保证有8个小时睡眠时间;
(2)下水前两小时内不得饱食;
(3)潜水前后应给下潜人员适当的休息时间;
(4)潜水间隔时间应根据以下原则予以控制:
①潜水深度为0--30米时,当日可再次潜水,但是两次潜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并且潜水总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
②潜水深度为30--45米时,24小时内不得再次潜水;
③潜水深度超过45米时,必须隔日潜水。

6、潜水现场有下列情况时,应高度重视,正确处置:
(1)作业现场半径内有水下爆破;
(2)现场范围内有船只通过的,或有其他水面作业的;
(3)在潜水作业水面移吊重物的;
(4)下潜人员尚未出水,而水面移动工作船的船位时;
(5)用机动船只拖带潜水员在水面或水底移动或用绞车提拉下潜人员出水时;
(6)水深超过30米,潜水现场无加压舱时。

7、在下列情况下,潜水现场应备有小船或小划子:
(1)训练新潜水员;
(2)复杂和船底作业;
(3)激流中作业;
(4)自携式潜水或复杂科目训练;
(5)下潜人员远离工作船;
(6)在不便于掌握下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作业。

8、供给潜水员呼吸的气体,应符合以下规定:
(1)供给潜水员的空气量,按常压计算每分钟不少于80升;(2)供给潜水员呼吸的氧气,必须是医用氧,其浓度不得低于
99.5%,不允许含有有害气体和杂质。

二、潜水作业的实施程序
1、潜水前的准备
潜水前的准备主要包括装具的检查和装
配、供气系统的开动和潜水员的着装。

(1)器材准备
重潜水器材作业需要的设备比轻潜水器材需要的潜水作业设备要多,而且又复杂些,必须作出计划和准备。

第一步应是配备和检查所有的器材。

为了防止遗漏,最好的方法是制定周密的检查表。

其内容为:潜水作业必须具备的所有物品和器材,如潜水附属设备、水下作业工具、减压方案(由水的深度定)、应急处理措施等。

第二步应按要求放置好所需的物品。

所有潜水器材和保障器材均应放到指定地点,作业现场不得乱放器材,特别是怕踩的器材不得放在走道上。

(2)启动供气系统
启动空气压缩机,检查运行是否正常,并
检查储气瓶的压力。

如果使用高压气瓶,应检查压力并核实现有气量是否够潜水作业使用。

检查供给的空气是否符合纯度标准。

(3)检查气密
将供气软管连接到供气系统和头盔或面罩上,把供气控制阀关闭,将软管加压到预定的工作压力,检查软管和所有接头是否漏气。

再将供气控制阀打开,使气流经头盔或面罩,清除其中的所有污染物。

(4)检查通讯系统
将电话电缆连接到头盔上或面罩上,检查系统是否畅通良好,以保证合适的音质和音量。

(5)检查加压舱
潜水作业超过30米水深,必须备便加压舱
系统,做好应急事故的处理。

2、潜水员着装
当潜水班(组)长确信所有器材各就其位并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时,可通知潜水人员着装。

着装完毕,潜水班(组)长负责潜水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查工作,以防万无一失,确保潜水作业的顺利进行。

3、入水过程
潜水员穿着重潜水装具进行水下作业时,一般借助潜水梯入水,同时必须有辅助人员协助其入水,潜水员的行动必须缓慢而谨慎,特别是走近水面时更应该注意。

如果潜水员穿着轻潜水装具(包括MZ-300型)跳(迈)入水中时,必须压牢面罩;信号员和扯管员必须将信号和软管放松,预留出适
当的长度,保证潜水员能顺利入水。

潜水员进入水中时,不要急于下潜,应在水面检查一下潜水服或供气接头是否气密,信号员和扯管员可以协助观察是否有漏气情况,电话员检查通讯是否正常,一起确信完好后,经请示潜水班(组)长确认,由电话员通知潜水员可以下潜。

4、下潜过程
在下潜的过程中,水面保障人员必须保证潜水员有足够的供气量和供气压力,能够抵消周围水压稳定增加的影响。

供气压力也必须包括余压的修正量,以防潜水员坠跌,会引起严重地挤压伤。

同时,潜水员应适当地调节供气量,使其呼吸轻松自如,并达到压力平衡。

着底后,应立即报告,并进行通风换气,以尽快
适应水下环境。

5、水下行动
(1)水下缓慢而谨慎地行走,注意防止绞缠;
(2)如果发现障碍物,应调整浮力,越过障碍(从上方通过),而不要钻过或绕过障碍。

(3)在有流速的区域行动,最好弯腰或匍匐前进,以减少暴露于水流的身体面积。

(4)在泥泞的河底,应减少不必要的行走,以防有潜水鞋脱落的可能。

6、上升过程
准备作正常上升时,潜水员清理好水下所有的工索具后,请示离底。

在上升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气量,以防浮力太大和上升太快,
造成“放漂”事故。

7、潜水结束
潜水作业完成后,应注意以下两点:
(1)潜水班(组)长应及时记录潜水报告表,水下作业情况以及任务完成程度等。

(2)所有保障人员负责潜水员卸载,并对装具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