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__地质构造(煤炭地质学)

第四章__地质构造(煤炭地质学)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起伏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等
使地表趋于平缓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是主导
二、地壳运动形态。 1.地壳运动的形成机制 (1)板块构造学说
1
观察下面各地点的板块位置
5 4 2 6
3
思考以下山脉的成因? 观察红海、大西洋的位置,思考其成因。
(2)板块边界与地形地貌 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
(05全国文综)图8是某群 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 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 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 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 亚36000多人丧身。这次火 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 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 山海拔813米。
d、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即岩层上、下层面上的出 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波度的变化 而变化的。
水平岩层
三)、岩层的基本特征 2、直立岩层 受构造运动 的影响,岩层原 始水平状态发生 剧烈变化,岩层
面与水平面垂直,
称为直立岩层。
三)、岩层的基本特征
3、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 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
两幅图表示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
褶皱
断层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⑴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褶 皱
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 皱 ↓
地 形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态演示
倾 角
倾 向
岩层产状要素示意图
二、产状表示方法
1. 文字记述中,产状常用方位角表示:只记述
倾向和倾角。例如:120°∠32 °,表示岩
层倾向为120 °,倾角为32 °。
2. 平面图上产状符号如下:
60 °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3、岩层产状测定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都是在野外用地质罗盘仪直接测量出 来。其具体方法如下: • (一)测走向: 将罗盘仪的长边(平行南北刻度线 的仪器外壳的边缘〉紧靠岩层层面,俟罗盘水平, 待磁针静止,读指北针或指南针所指的方位角度数, 就是走向的方位。 • (二)测倾向:将罗盘仪的短边(如用刻度盘北端指 向岩层倾斜方向)紧靠岩层层面,俟罗盘水平,待 磁针静止,读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度数,就是所测 之倾向方位。 • (三)测倾角:将罗盘仪竖起,使其长边沿倾向线方 向紧靠层面。使测角水泡居中,读指针所指的度数, 即为所测之倾角。
(图中小球为演示控制按钮)
判断向斜、背斜的方法有哪几种? 看地下:岩层的弯曲形态 看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
岩层形态 背 斜 岩层向 上拱起 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判断上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 向 岩层向 并说说所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还是向斜山。

⑵断层 断层上升岩体
断层下降岩体
断层的组合类型与地貌
1、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 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三)、岩层的基本特征
水平岩层的特征:
a、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 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b、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c、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五)、地层的接触关系
“相反相同”
2、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
②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 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 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 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 “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下游; 在山脊处则相反,岩层 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山 脊的山坡 。
2、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 ③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 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 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 线的弯曲方向也是相同的。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 “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上游;
而在山脊处,岩层界线 的“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 的下坡 。
五)、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新和老的地层之间的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种接触关系。其 中不整合接触又包括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 接触。
第二节
单斜岩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一节
一 二)岩层的产状
单斜岩层
岩层及其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述岩 层在空间展布特征。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 平面的交线。
走 向
走向是直线,有两个 方向,方向用方位角 表示。如走向的一个 方位角是30°,可称 岩层的走向是30°, 也可称岩层的走向为 210°。
倾斜岩层的特征:
a、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b、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 c、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露头 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遵循“V”字形法则。
三)、岩层的基本特征
倾斜岩层
a
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 ①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 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 向沟谷的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 脊的下坡。
地垒
地堑
注意区分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貌
山岭
谷地 山岭 陡崖
B
A
C
D
背斜
向斜
断层
向斜
地质构造
⑶地质构造与生产活动
修隧道、储油构造 背斜构造: 储水构造 向斜构造: 地下水出露、坝址避开断层 断层:
a、背斜岩层上拱,支撑隧道上覆岩层,不易塌陷; b、隧道中不易积水.
地质构造
地构造: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存在 的空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壳运动所造成 的岩石(或矿体)变形、变位等现象。 表现主要形式:褶皱变动是岩层发生弯曲但岩层是 连续的;断裂变动是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岩层 中产生了破裂面。 第一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