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庄调研报告

村庄调研报告

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 说明书 1 说明书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概 述 ..................................................... 2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3 第三章 村庄性质、规模与总体布局 .................................. 4 第四章 居住用地规划 .............................................. 5 第五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5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 7 第七章 建筑规划管理 .............................................. 7 第八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8 第九章 关于村庄改造的要求与措施 ................................. 10 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 11 附表1: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迁建户名表一览表 ........................................... 12 前 言

村庄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居住、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对于一般村庄,主要是梳理村庄道路框架和排水系统,解决好交通及排水问题;统筹考虑厕所、垃圾箱(房、池)等环境卫生设施,解决好环境卫生问题;统筹考虑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其他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庄的设施配套水平;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村角等闲置土地,加强绿化等环境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在规划中提出房屋屋顶和立面改造整治方案,统一建筑风格和基本格调,改善村庄景观风貌;同时,规划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通过逐步过渡、置换的方法,保障村庄建设按规划顺利实施。” 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 说明书

2 第一章 洞源村概况

1.1 基本概况 1.区位 洞源村地处威坪镇西南部,距淳安县城58.5公里,村庄交通较为便利,茶蓬线公路贯穿村子。村域东邻河村,西毗贤茂村,南面为茶合村,北靠安徽。村庄有河流贯穿,依靠吴家山,村庄四周植被丰富,景观优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人口 该村由洞源、蓬里、阴坞下、银山四个基层村(自然村)组成。各村的户数与人口见下表: 表1-1 洞源行政村个自然村现状人口规模(2010年) 自然村 户数(户) 人数(人) 洞源村 126 403 蓬里村 31 94 阴坞村 35 103 银山村 24 68 合计? 3.村庄形态 村庄以山地地形为主,主要道路为南北向的茶蓬线,宽4.5米,交通比较方便。村庄整体布局较为集中,呈船形,朝南北向发展。洞源村共有215户,674人。 4.自然资源方面 洞源村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农林之利。在气候、水文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7°,全年无霜期在230天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村庄林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林有蚕桑、山核桃等。 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洞源村村民的从业类型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等几种形式,在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农民自主经营为主。农民主要依靠出售手中的蚕桑、山核桃等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来获取收益。 1.3 村庄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庄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住宅建筑年代久远,房屋失修,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停车设施、村民活动中心等,环境较差,建筑密集造成建筑间距小,除过境路和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间距在6到7米左右外,相当一部分南北向建筑间距在1.5米到3米之间,建筑入户道路通畅性差,道路网杂乱、狭窄,设施落后,绿化凌乱等。 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 说明书

3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5、《浙江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建村〔2003〕116号) 6、《淳安县域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2010-2012)》 7、《淳安县威坪镇总体规划(2010-2030)》 8、《淳安县威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淳安县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 10、《淳安县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2010) 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2.2 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效应。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的原则,把洞源村建设成为一个以蚕桑、山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商品生产,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 “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纵向合璧、横向共生、内外和谐、功能导向”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生态种植业是洞源村生态建设的主体,因此洞源村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洞源村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经济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期实施。 2.3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洞源、蓬里、阴坞下、银山四个自然村,合计规划范围内总用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 说明书 4 地面积约10.21公顷。(详见《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中土地利用规划图) 2.4 规划期限 本次洞源村村庄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共10年。(删除共10年) 2.5 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与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图纸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 第三章 总体规划布局 村庄总体布局,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原则,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为村民营造一个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栖息之地。 3.1 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威坪镇总体规划(2008-2020)》的要求和威坪镇镇村体系结构现状,综合考虑威坪镇的区位、对外交通情况和城镇拓展空间的改善,规划镇村等级规模结构由中型镇区和特大型、大型和中型村庄三个村庄等级组成。其中杜川村属于人口规模为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村。 根据威坪镇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未来在镇域范围内将形成威坪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个等级结构,规划杜川村为基层村。

3.2 村庄性质 洞源村是威坪镇镇域中以蚕桑、山核桃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宜居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村。 3.3 村庄规模 1.人口规模 近几年来洞源村人口基本呈持缓慢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值1‰,据公式: P=P0(1+r)n +M 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庄规划(2011-2020) 说明书 5 P—目标年,即2020年总人口 P0—基准年总人口,即2011年现状建成区人口674人 R—人口自然增长率,r=1‰ N—规划年限,n=10 M—人口机械增长数,M=0 根据预测,到2020年,洞源村常住人口将达到680人。 3.4 总体布局 为保护当地特色风貌,合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种植业的原则,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开发建设新地块,以缓解自然村人口增加产生的村民建房需求。合理引导村民住房建设集聚化,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3.5 规划结构 村落布局将在原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整治、改造和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模式。整体统一而又不死板,协调而又不乏个性。 重点规划洞源村,在村庄中间增加1处公共绿地、3处停车场、1处休闲广场等公用设施,形成集居住、生活、生产、休闲于一体的村庄。开发规划新地块,整治梳理村庄居住过密问题,总体以整治梳理为主。 3.6 用地调整 第一:在各村新增用地主要用于安置其本村的居民。同时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用地。 第二:规划对各自然村的道路进行拓宽和疏通,形成路网。同时对一些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其中,对地势较高和较为偏远的住宅进行调整,引导其向地势平缓和居住用地相对集中的地方搬迁,节约用地。 第三:由于洞源村的住宅建筑大多沿河分布,村庄形态呈矩形。考虑到村庄发展需要,在村委附近新建公共停车场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共有10个停车位,以满足村庄停车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