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讲义):映射与函数(PDF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讲义):映射与函数(PDF版)
⎧a > 0 ⎨ 2 ⎩16a − 12a < 0
4a (4a − 3) < 0
(3)由 y ≤ 0或y ≥ 3
3⎫ ⎧ ⎨a | 0 ≤ a < ⎬ 4⎭ ⎩ 2x − 1 2x − 1 ≤ 0或 ≥3 则 x −1 x −1
1 ≤ x < 1或1 < x ≤ 2 2
⎡1 ⎞ 定义域为 ⎢ , 1⎟ ∪ (1, 2] ⎣2 ⎠
定义域为 {x | −5 ≤ x ≤ 1}
⎧x −1 ≠ 0 (4) ⎨ 2 ⎩4 − x ≥ 0 ⎧x ≠ 1 ∴ ⎨ ⎩−2 ≤ x ≤ 2
定义域为
{x | −2 ≤ x < 1或1 < x ≤ 2} [−2, 1) ∪ (1, 2)]
(5) x 2 − 6 x + 10 ≥ 0
定义域为 R
- 第 5页 -
10 ⎧ ⎪0 < r < 则⎨ 2 ⎪ ⎩0 < 10 − 2r < 2πr
例 6. g ( x) = kx 设 f ( x) = ax − 2 ∴ f ( g ( x)) = ag ( x) − 2 = akx − 2 = 3x − 2 ∴ ak = 3 ① g ( f ( x)) = k ⋅ f ( x) = k (ax − 2) = akx − 2k = 3x − 2 ∴ 2k = 2 ②
(3) f ( x) = − x 2 − 4 x + 5 (4) f ( x) =
4 − x2 x −1
(5) f ( x) = x 2 − 6 x + 10 (6) f ( x) = 1 − x + x + 3 − 1 说明:关于函数的定义域 (1)自然定义域:若对x未加限制,则使 f ( x) 有意义的集合 (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f ( x) 中 x 的范围,即为 f ( g ( x)) 中, g ( x) 的范围,再解 x 即得结果。 (3)几何问题、实际问题、物理问题等,应注意变量的实际意义。
x + 1 x2 + 1 1 ) = 2 + ,求 f ( x) x x x
2
(2)已知: 2 f ( x ) + f (
1 ) = x( x > 0) ,求 f ( x) x2 ( x))) 且 f ( x) =
n
(3)已知: f n ( x) = f ( f ( f
x
1− x
2
(其中 n ∈ N ) ,求 f n ( x)
例 8.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
3 | x − 1 | (0≤x≤2) 2 3 3 B. y = − | x − 1 | (0≤x≤2) 2 2 3 C. y = − | x − 1 | (0≤x≤2) 2
A. y = D. y = 1− | x − 1 | (0≤x≤2)
例 9. (1)已知: f (
∴ f ( x) = x 2 − x + 1( x ≠ 1)
∴ f (t ) = t 2 − t + 1
t ≠1
⎛ 1 ⎞ (2)解: 2 f ( x 2 ) + f ⎜ 2 ⎟ = x( x > 0) ① ⎝x ⎠ 1 1 ⎛ 1 ⎞ ② 以 代替 x, 2 f ⎜ 2 ⎟ + f ( x 2 ) = x x ⎝x ⎠
x 2 + 3 x − 1 中:
- 第 3页 -
x: y: f: f(x) : 注意:解析式只表示一种关系,与所取字母无关。如
f(g(x) ) :
y = x 2 + 3 x − 1, m = n 2 + 3n − 1 等是一样的。
(2) f ( x) 与 f (ϕ ( x))
⎯⎯⎯⎯⎯⎯⎯ → f (ϕ ( x)) f ( x) ←⎯⎯⎯⎯⎯⎯ ⎯
勘误:题目中 A=R,改为 A={正实数}
二、函数 1. 函数定义: 映射 f : A → B(其中 A、 B 是非空数集) , 叫函数。 记作: y=( f x) , 其中 x ∈ A, y ∈ B ; 原象集合 A 叫做函数 ( f x) 的定义域(domain), 象集合 C 叫做函数 ( f x) 的值域(range), 很显然, C ⊆ B; 说明: (1)函数三要素:两域及对应法则 (2)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广。
x f(x) 则 f [g (1)] 的值 例 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1) f ( x) = x− | x | (2) f ( x) =
1 1
2 3
3 1
x g(x)
1 3
2 2
3 1
;满足 f [g ( x )] > g [ f ( x )] 的 x 的值
.
1 1+ 1 x
- 第 2页 -
⎧1 − x ≥ 0 (6) ⎨ ⎩x + 3 ≥ 0
∴ {x | −3 ≤ x ≤ 1}
⎧−1 < a < 2 例 5. (1)① f ( π) = 2π ;②由题: ⎨ 2 ⎩a = 3
∴ a= 3
(2) ax 2 + 4ax + 3 > 0 恒成立 当 a = 0 时,满足 当a >0
Δ <0
⎧多对一 (4)映射的要点在于“对一” ⎨ ⎩一对一
练习:设 A=R,B=R, f : x →
2x + 1 是 A 到 B 的映射 x (1)设 a ∈ A ,则 a 在 B 中的象是什么? (2)设 t ∈ A ,则 t + 1∈ A ,那么 t+1 在 B 中的象是什么? (3)在映射 f 下,3 的原象是多少? (4)若 s-1 在映射 f 下的象为 5,则 s 是多少,s 在 f 下的象是多少?
函数及其表示
教 师:苗金利
第 3 讲 函数(function)及其表示
一、映射(mapping)定义 一般地,设 A、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 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 A、B 以及 A 到 B 的对应法则 f)叫做从集 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 记作“f:A → B”其中 f 是对应法则,A 是原象集(起始集) ,B 是包含象集的集(终止集) 。 , f 是对应法则,x 是原象,y 是象。 (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 到集合 B →y” 或记作“ x ⎯⎯
(3)已知函数 y =
2x −1 的值域是 { y y ≤ 0} ∪ { y y ≥ 3} ,求此函数的定义域。 x −1 1 (4)已知 f ( x + 1) 的定义域为 [ −2,3) ,求 f ( + 2) 的定义域。 x
(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 10,求扇形半径 r 和面积 s 的函数关系式 s(r),及此函数的定义域。 说明:函数的表示: (1)解析法就是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图象两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说明: 对于函数的解析式: (1) y = f ( x) 表示y是x的函数 如: f ( x) =
1 1 },对应法则是 f: x → y = x 2
例 2.下列函数 f(x)与 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 (1) f ( x) = ( x − 1)0 ; g ( x) = 1 (2) f ( x) = x ; g ( x) = x 2 (3) f ( x) = x 2 ; g ( x) = ( x + 1) 2 (4) f ( x) =| x | ; g ( x) = x 2 例 3.已知函数 f ( x ), g ( x ) 分别由下表给出:
- 第 6页 -
⎧k = 1 ①②得 ⎨ ⎩a = 3 交点(1, 1)
例 7.略 例 8 .B 例 9. (1)令
⎧ y = 3x − 2 ∴ ⎨ ⎩y = x
得 x = y =1
x +1 =t x
2
∴ x=
1 t −1
⎛ 1 ⎞ ⎜ ⎟ +1 t −1⎠ f (t ) = ⎝ + t −1 2 ⎛ 1 ⎞ ⎜ ⎟ ⎝ t −1⎠
⎧ x + 2( x ≤ −1) ⎪ 2 例 5. (1)已知 f ( x) = ⎨ x (−1 < x < 2) ,求: f (π ) ;若 f (a) = 3 ,求 a. ⎪2 x ( x ≥ 2) ⎩
(2)若函数 y =
ax − 1 ax + 4ax + 3
2
的定义域为 R,求 a 的取值范围。
凡是ϕ (x )的位置换成x
凡是x的位置换成ϕ (x )
例 6.已知 y = f ( x) 表示过点 (0,-2) 的直线, y = g ( x) 表示过点 (0, 0) 的直线,又
f (g(x)) = g( f ( x)) = 3x − 2 ,求两直线交点坐标。 ⎧ x + 2( x ≤ −1) ⎪ 2 例 7.已知 f ( x) = ⎨ x (−1 < x < 2) , (1)求 f (π ) , (2)若 f (a ) = 3 ,求:a.(与例 5(1)一致) ⎪2 x ( x ≥ 2) ⎩
4 ∴ s= 3
⎛4⎞ 又 f (s) = f ⎜ ⎟ = ⎝3⎠
例 1. 【解析】利用映射和函数的定义 (1)是映射,不是函数 (2)是映射,不是函数 (3)是映射,也是函数 (4)是映射,也是函数 (5)不是映射,也不是函数 例 2. 【解析】分析两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都相同 (1)定义域不同,不是 (2)对应法则不同,不是 (3)对应法则不同,不是 (4)是 例 3.1,2 (1) f ( x) 有意义, x − | x |≠ 0 例 4.
- 第 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