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遵义市煤矿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
基本条件、运转方案现场核查意见表(样表)
基 本 条 件
核 查 情 况 核查人员签名 ×××煤矿是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6]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明确的整合建设矿井,建设规模×万吨/年,××年×月取得《采矿许可证》(正、副本),证号为5200000830×××;《开采方案设计》及《安全专篇》经省煤炭管理局及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遵义监察分局批复,该矿首采区按矿突出矿井的低瓦斯区设计和管理。现已建设完工,并向我局申请联合试运转,经初审,具体情况如下。 一、开拓开采系统 设计情况:主平硐见C1煤层后沿煤层倾向以201°的方位角掘进运
输上山490m,然后在+1346处往东沿煤层走向布置111首采工作面;在111运输巷100m处沿煤层倾向布置采面上山,掘进115m后与总回风巷连通,在该上山70处开口沿煤层走向往东布置111采面回风巷。形成开采系统。主平硐坐标为X=3189664,Y=36449034,Z=+1304m。副井坐标为X=3189693,Y=36449008,Z=+1302m。;副井场地标高为+1302m,平硐见C1煤层后利用原有巷道作为行人上山。在标高达到+1319m后以201°的方位角同时掘进区段回风上山和
第页此框须有现场核查人员签名,签名人员至少2人。 基 本 条 件
行人上山,然后在井田北部边界与总回平巷相通。在标高为+1330m沿C1煤层走向往西布置11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在标高为+1338m沿C1煤层走向往西布置1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运输上山、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均布置在煤层中,属于半煤岩巷。回风斜井选择在井田北部边界,布置在岩层中,回风斜井井口标高为+1376,方位角82°,倾角23°,其坐标为X=3190291,Y=36449354,Z=+1376m,回风斜井见C1煤层后与111采面回风上山连通,再沿煤层走向作回风平巷120米后与区段回风上山相通形成开拓系统。 矿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炮采工艺。根据目前该矿的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水平,设计考虑工作面支护目前采用DZ12-25/80G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联合形成支架对顶板进行支护,工作面采用“四、五”控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排距1.0m,柱距0.8m,最大控顶距5.3m,最小控顶距4.3m,放顶步距1.0m。 建设情况:矿井严格按照《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和《安全专篇》
的设计要求进行建设,符合设计要求的各种指标,能够满足矿井安全和生产。 二、通风系统 设计情况:(一)通风设施:主平硐主要担负矿井煤炭、材料、设
备、矸石运输及进风;副斜井主要主要用于进风、行人、管线铺设任务;风井主要用于全矿回风、兼作安全出口。为保证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并使风流按规定流动,在风流流动的路线中设置有风门等通风构筑物。
第页此框须有现场核查人员签名,签名人员至少2人。 基
本 条 件
根据本矿井现状,在井下两个掘进工作面的巷道中设置有双向调节风门二道;在风井井出口和人行上山与运输上山及人行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联络巷之间设置有双向风门共三组(正、反向风门各二道)。(二)矿井风量分配:矿井总风量Q=24m3/s,该矿一个采煤工作面配风7m3/s,二个掘进工作面配风2×6m3/s,绞车硐室2 m3/s,其它3m3/s。(三)通风设备:矿井主要通风机选用FBCDZ-№11/2*30A型防爆轴流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量15.2~33.7m3/s;风压:463~1750Pa,功率2×30kW,电压380V。局部通风机型号为FBD№4.5 /2×5.5,其风量为风量160—240m3/min, N=2×5.5kw,全压效率为82%,最大送风距离为750m。 建设情况:矿井通风设施(井筒、巷道、风门、调节风门等)完全
按设计和专篇建设,通风设备选用与设计和专篇相符,风量达到要求。 三、提升、运输系统 设计情况:(一)主要运输:运输上山选用JTKB-1.2-1.0型单滚筒
提升机一台;滚筒直径1200mm,滚筒宽度1000mm,滚筒最大静张力30kN,减速器减速比i=24,最大提升速度Vm=2.5m/s,选用三相交流45kw、 660v的电机一台,主机厂配套供给电控设备。(二)辅助运输:1、采面运输巷采用人工推车或采用JD-11.4的调度绞车作辅助运输。2、采煤工作面采用1台SGB420/30型刮板运输机运输。3、掘进工作面采用人工推车或采用JD-11.4的调度绞车作辅助运输。4、矸石、设备和材料的运输设备:矿车为U型1t矿车,材料车为MC1-6B型,平板车为MP1-6A型。
第页此框须有现场核查人员签名,签名人员至少2人。 基 本 条 件
建设情况:运输设施设备完全与设计和专篇相符,运输能力满足安
全和生产需要。 四、给排水系统 设计情况:(一)给水系统:矿井消防防尘用水水源,设计采用由地面风井井口附近+1398m标高处的蓄水池供给井下生产用水。包括井下消防、洒水(给水)供用。蓄水池容积300 m3同(长50 m×宽20 m×深3 m)。在风井铺设DN100防尘洒水主管,主平硐、副斜井、111运输巷、111回风巷及112运输巷、112回风巷等其它巷道中铺设DN50防尘洒水支管。主、支管材质均采用无缝钢管。在主平硐和111运输巷的防尘管路中每隔50m设DN50洒水支管和阀门,在副斜井、回风斜井、111回风巷及112运输巷、112回风××巷等其它巷道中每隔100m设DN50洒水支管和阀门。该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水管共用,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二)排水系统:该矿一采区和二采区均采用平硐-斜井开拓,矿井水采用自流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设计采用修建排水沟排水。 建设情况:矿井给排水系统已建设完成并与设计和专篇相符,给排水能力满足矿安全和生产要求。 五、供电系统
设计情况:×××煤矿位于贵州省××县××镇,矿井电源一回10kV
引自××变电站,距离11km,另一回10kV引自××变电站,距离13km。全矿安装用电设备74台/件,其中工作设备59台/件;设备总容量566.54KW,其中工作容量366.44KW;计算有功负荷为321.52KW。其中,地面用电设备共安装48台(件),设备总容量297.04kw,其中工作容量182.04kw。×××煤矿首采区按低瓦斯区设计,全矿共设8台变压器向所有用电负荷供电。矿区变电所设在主井工业广场。 建设情况:矿井供电系统已全部形成,供电线路、供电设备和供电
方式均与设计和专篇相符。
第页此框须有现场核查人员签名,签名人员至少2人。 基 本 条 件
六、安全监控系统 设计情况:(一)地面中心站:型号:KJ90NA,配置监控主机IPC610
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图形工作站1台(可选配4屏或2屏多屏模式),KJJ46数据通信装置2台,LQl600K或喷墨打印机1台,山特2KVA在线不间断电源1台,DHX90避雷器1套,10/100M自适应网络集线器1台,可配接多达255台远程网络终端,实现在不同地点监控信息的远程实时共享。软件运行平台为WIN98/2000/2003环境,通过Ethernet以太局域网组成全网络化环境,协议支持标准TCP/IP等。(二)KJJ46型数据通信接口是KJ90NA型煤矿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主要实现地面中心站与井下监控分站之间的数据双向通信、地面非防爆设备与矿井防爆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隔离等功能。通讯方式:DPSK/RS485,通讯速率:2400bps,通讯距离:25km。(三)矿井系列监控分站:KJ90-F16/F8大、中型分站是KJ90NA型煤矿监控系统的关键配套设备,主要实现对各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实时处理、存储、显示、控制以及与地面监控中心的数据通信。具有红外遥控初始化设置功能。可独立使用,实现瓦斯断电仪和瓦斯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容量:KJ90-F16/F8分别是16/8个输入端口,8/5个控制输出(模拟量和开关量可任意互换)。电源电压:36、127、220、380V、660V。本安电源:18VDC或24VDC。输入信号:200-1000Hz,1-5mA、1/5mA、触点输出信号:电平、触点分站至传感器距离:≤2.5km,处理误差:≤±0.5%,断电容量:36V/5A、660V/0.3A,防爆型式:ExibⅠ矿用本安型。
第页此框须有现场核查人员签名,签名人员至少2人。 建设情况: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已按设计和专篇建设,并与市县监控
平台联网,能正常发挥监控作用。 七、防尘、防灭火系统 设计情况:矿井消防防尘用水水源,设计采用由地面风井井口附近
+1398m标高处的蓄水池供给井下生产用水。包括井下消防、洒水(给水)供用。蓄水池容积300 m3同(长50 m×宽20 m×深3 m)。在风井铺设DN100防尘洒水主管,主平硐、副斜井、111运输巷、111回风巷及112运输巷、112回风巷等其它巷道中铺设DN50防尘洒水支管。主、支管材质均采用无缝钢管。在主平硐和111运输巷的防尘管路中每隔50m设DN50洒水支管和阀门,在副斜井、回风斜井、111回风巷及112运输巷、112回风巷等其它巷道中每隔100m设DN50洒水支管和阀门。该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水管共用,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 建设情况:矿井防尘、消防系统已按设计和专篇全部建成,能够满
足安全和生产要求。 八、通讯系统 设计情况:矿井行政管理、生产调度及对外联系,选用一台
AHGD-80 程控数字交换机来完成,矿井地面通信网络分机设置门数为10~17门。进入副井的通信电缆可选用MJHY20—20×2×0.8型矿用通讯电缆至副井,电缆芯线对数的备用量不少于20%。下井电缆在调度室设安全栅及防雷装置。各分机采用MHYA1×2×0.8矿用通讯电缆。单根分机电缆最多只能串接二台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