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整理

教育学原理整理


Page 13
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哲学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和其他学科发生关系的首先是哲学,教育学从来就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不少哲学家在哲学的理论论述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血多哲学家在实际教育经验的总 结中也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在西方,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中;在西方大学中,教育学开始便是和哲学同属一个讲 座。(康德、赫尔巴特)
生活与活动在先,知识与学问在后,现象在先,理论在后。人类有教育活 动和教育生活,至今已有三百万年之久,而对教育活动、教育生活和教育 现象的考察与研究,乃至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和科学,为时甚晚。 与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的情况先比,教育学 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Page 7
因此,严格地说,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和科学体系。
Page 10
教育学的体系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学科,是成体系的学科。 宏观层次--理论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

中观层次
教育哲学、教育史学
部门教育学:高等、中等、初等、幼儿、特殊等 边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基于此,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求——以理性为特征 的人性,主张“人性的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永恒的古典学科因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由于永恒主义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它的复古态度,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
Page 4
如果说要素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课程、教材、师 生关系、师生地位等教育的内部因素的话,则永恒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 差别则在于哲学观念上,并经由哲学观念的不同而导致教育思想的不同。 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在教育思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原因在于二者有着 共同的批判对象。二者的相似性主要就是“保守性”、“传统性”,与进步主义的 “破旧立新”、“反对传统”的风格迥异。
Page 1
近现代美国主要的教育学派
一、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想,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 由于运动的需要,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进步教育协会在成立时便宣称:进步教育的目的在于 鼓励儿童自由、自然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杜威。 人们一般把杜威教育哲学看作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同义词。杜威所倡导的理念在进步教育运动中 得到了响应和落实。
Page 17
二、实践性 (1)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完全是由于人类教育实践需要的结果。 (2)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使教育学理论得到创新和丰富,不断发展起来。 (3)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目的在于指导教育实践。 (4)教育学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教育实践予以检验。 教育科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它的理论来自对教育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最终 要接受教育实践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检查和鉴定。 教育实践 创新 丰富 教育理论 落实 指导 教育实践 检验 鉴定 教育理论
7.教育学与传播学
传播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 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就是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期刊、广告等传播媒介。
教育活动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活动就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过程。教育内容的载体实际上就是传播学 的研究对象--传播媒介。
Page 16
教育学的性质
事物的特性是该类事物所独具的,而事物中包含的非独具的性质不能算作特性。 教育学的主要特性: 一、综合性、跨学科性 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共同特征,不过在教育学理 论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是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特征。 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的人物所提出来的教育思想,都是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吸取材料,加以消融、综合和统一。不少人物的教育思想就是他的哲学、政治学、 心理学、社会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别重要的是,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国外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教育的概念和人的概念是统一 的,提出“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就等于问“人是什么”。为了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必须从一切方 面了解人。 教育学不能缺少整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支持。
2.教育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力求对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中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从 社会的整体方面来看,教育是作为社会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社会教育现象之学。人类的教育活动,说 到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现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社会的的教育 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产生于学校教育本身,而是有其 社会根源(比如,普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青少年犯罪)。相关问题只在教育领域内进行研究,是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Page 8
什么是教育学——一个复杂的概念,古今中外争论颇大,不同观点相去甚远。
中国第一部大型教育辞书《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所谓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 一般规律的科学”。 苏联教育学者皮斯库诺夫认为,教育学是关于专门组织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 科学,关于教育、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 苏联的乌申斯基认为广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凡是研究人的社 会性再生产活动的理论都可以称为教育学。所谓狭义的教育学,是把教育视为一种使人的心理 连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的活动,凡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理论可称为教育 学。 日本学者田浦武雄认为,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教育 学概念复杂的根本原因: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教育学异常复杂
Page 12
1.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及其与教育学具有相关关系所产生的边缘学 科。如, 哲学--教育哲学 政治学--教育政治学 经济学--教育经济学 法学--教育法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 人类学--教育人类学 文化学--教育文化学 2.以人特别是以人的精神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及其与教育学具有相关 关系所产生的边缘学科,如,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生理学--教育生理学 传播学--教育传播学 语言学--教育 语言学 美学--教育美学 伦理学--教育伦理学
二、要素主义教育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流派,在当时也被称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流 派。主要代表人物:巴格莱。
要素主义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 比根本没有经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这些“种族经验”、“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知识、技能、态度、理想)传授给青年一代。 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持批判的态度。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国语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 要、个人经验,而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并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 级的依据。
比较性的认识和理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VS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Page 3
三、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反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出现的。 进步主义的教育原理是“适应论”,认为人生活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其观念知识都在不断变化, 不是永恒不变的。 永恒主义教育家基于古典实在论的哲学观点,认为宇宙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普遍法 则,认为理性乃是人性中共同的、最主要的不变的特性。
5.教育学与经济学
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从实际上看,教育的运行和发展离不 开必要的物质条件;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区房,宋 代科举时期的房屋租赁事业)
Page 15
6.教育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 个性特征形成的途径和方法。所有这些,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学的产生较晚的原因
在近代,教育学从古代哲学中分化出来进入独立发展阶段,成为独立的学 科,是以学校教育在一些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遍发展为实践基础的。 抑或说,学校教育的普遍化为教育学提供研究的对象。 思考:教育学以学校教育的普遍化为基础,何以我国的教育学直到近代才 出现,而且不得不从西方国家引进? 可供参考的答案:中国文化的重体轻用+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
Page 9
教育学,广义地说,它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即人们对 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知识、学说或理论。
需要说明的: 1.教育学不是把教育与社会、文化、人生等现象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教 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单独对它进行理论考察与研究。 2.教育学不是关于教育的零散知识和见解,而是把教育作为一个主体,对它进 行系统、全面的考察研究和概括。
Page 5
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呈现——1930年美国加州实施活动课程的某小学课程表
Page 6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之二:什么是教育学
问题:教育和教育学出现的时间,孰早孰晚,是否一致?
教育作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属于社会现象的范畴;教育 学作为研究这种活动与现象的理论形式与结果,属于知识、理论的范畴。
Page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学的基础
基于学在今天是以一个由众多教育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的面貌出现在学术界和呈现在世人面前 的。 教育学的基础:教育学的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科学都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同样如此。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是教育史上一个典型的实际教育工作者。他主张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他的长 期教育实践的总结。 德国的赫尔巴特在青年事情当过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他写给学生家长的一系列的书信,是其 教学经验的总结。 除了从事教育实践外,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还开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学校。如,捷克的 夸美纽斯开办“泛智学校”;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哲学和教育学时,开办了教育研究班 和附属实验学校;美国的杜威开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就是经过严密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步骤、有 组织进行的一个实验。另外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