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注:★考试题型:【答题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合实际。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简述题(每题7分,共28分);四、论述题(13分)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2,共24分)1、教育学发展的阶段及其各阶段主要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学著作?388-397(1)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西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走向独立的学科发展的基石。

❖他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主张,第一次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功能论、教育方法论。

❖他所确立的班级授课制、学年、学期和农忙假制度等制度,他提出教育的自然性原则,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还是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2)洛克❖洛克,英国教育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为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提出哲学史上有名的“白板说”。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述了其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德行、智慧、才干和身体健康的绅士;❖在教育内容方面第一次对德、智、体做了明确区分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教育中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儿童好奇心的重要性。

(3)卢梭❖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代表作为1762年问世的《爱弥儿》。

❖卢梭猛烈抨击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所谓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就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卢梭的教育目的观就是培养自然的人,强调教育的自然原则。

他还论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和方法。

卢梭还重视女子教育和宗教教育。

(4)康德❖康德,德国哲学家、教育家。

1803年,《康论教育》一书正式出版。

❖康德认为,教育是人类一代代无穷的事业,通过教育可以实现个人和人类崇高的目标。

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个人的自然禀赋。

(5)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他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有学者认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是一个试图把教育学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人。

在教育学史上,他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在教育史上,他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的新体系。

❖他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他把教育分成管理、教学、训练(德育)三部分,揭示了三者的关系,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提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教学过程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要选择适当的有助于形成必要观念的教材。

2、关于教育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划分标准?24-26(1)以生产力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相应的,我们可以把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突出的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性质,即教育的生产性。

(2)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相应的,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五种教育。

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突出的是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教育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则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3)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的特征为标志的划分据此,可以将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使用石器为主要标志的原始社会的教育;以使用铜、铁制手工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教育。

3、课程的类型有哪些?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是什么?156-159(1)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等。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4、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2-117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构成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等,而且这三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

(2)专业能力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顺利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效能特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1.教学能力;2.表达能力;3.组织能力;4.教育智慧;5.科研能力;6.信息获取能力(3)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意志、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等几个方面。

5、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如何理解教学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95-197(一)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1)教学与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的涵义基本一致。

但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学校一切培养学生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学只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这个途径实施,但也需要课外活动等其他途径才能完全实现。

谈教学强调的是其作为特殊教育活动和教育途径,谈智育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的内涵、目的。

(3)教学与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估(又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

所以上课与教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地位(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教学质量决定教育质量、人才质量。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养成品德和健全身心;❖体验教学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6、教育有哪些的要素和形态,如何理解?7-16(1)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概括地说,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

(2)教育形态是教育活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3)教育形态的主要类型❖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7、关于教育起源有哪几种观点,各种观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8-20(1)国外的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国内的观点:“前身说”;“需要说”;“交往起源说”8、提出“泛智论”教育主张的是哪位教育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93❖夸美纽斯❖他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主张,第一次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功能论、教育方法论。

❖他所确立的班级授课制、学年、学期和农忙假制度等制度,他提出教育的自然性原则,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还是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9、课程内容有哪些?162-164❖我国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它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具体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以及活动安排,形成学校的课程结构,规定课程的评价及管理方式。

10、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没有从法律角度确认过?请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

117-120(论述题)【内容太多,看课本!】11、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其含义如何?334-337(1)含义:教育评价是一个涉及到教育评价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念,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教育评价定义。

(2)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性内差异评价;❖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12、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在人的发展中各起的作用如何?44-46(1)遗传及其作用❖尽管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个体的不断成长,这一作用将日益式微。

(2)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更为巨大的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大众传媒、社会风尚等。

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等,也主要受制于社会环境。

(3)教育的作用❖教育实质上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一种社会环境。

但与一般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尤其是制度化教育——是人们有意识地创设的专门的培养社会新生代的活动,因而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更为集中和巨大,特别是对社会新生代的发展起着主导和限定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

第二,教育内容更加系统。

第三,教育结果更加高效。

(4)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13、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是什么?233-243(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经验或提供学生观察的机会,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描述,从而使学生获得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进而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原则。

在运用此原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研究,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此原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识发展的顺序和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运用此原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遵循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4)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规律性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性的反映。

在运用此原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复习方式的多样化(5)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在运用此原则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把先进科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科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