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指导教师:王剑青梁希07-2 陈瑜070114207论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差异陈瑜摘要: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但却与欧洲西部其他国家有着明显区别。

这些区别不但体现在语言,历史,宗教上,更深刻的放映在文化,性格,意识形态等生活的诸多方面。

要了解俄罗斯这些特点的产生及发展,就必须深入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中。

只有了解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之处才更有利于把握俄罗斯今后的发展动向,以及更好的促进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拜占庭东正教鞑靼蒙古人专制制度彼得改革苏维埃俄罗斯民族时代生息繁衍在东欧平原上,他们与欧洲其他民族同根同源。

他们本应具有相似的文化、宗教、政治形势和思想理念。

但事实上去恰恰相反,欧洲其他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俄罗斯人却把东正教作为国教。

同样,在思想方面,俄罗斯人缺少西欧人的进取精神与反思能力,而是以极端的行为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如今的俄罗斯已与欧洲其他国家组成的欧盟与北约时而合作时而剑拔弩张。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南北跨三个气候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是,俄罗斯民族的前身——东斯拉夫民族。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有着深刻的联系。

俄罗斯民族的发源之地处在无边无价的东欧草原上,这里缺少天然屏障,出于抵抗如突厥等草原民族的侵略的需要,俄罗斯人产生了把广袤的领地统一起来以共同抗击敌人的需要,这就孕育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观念与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草原还给了俄罗斯人尚武、自由自在、大胆而彪悍的性格。

这些草原民族的特点最终发展为现代俄罗斯人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自尊心强和办事急躁的性格。

【1】北方内陆的寒冷使得俄罗斯人性格更加深沉、更加内向,这在他们的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而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化则由于相对较温和的气候而更加热烈奔放,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国家。

东欧的这片草原与海洋的距离较远,使得俄罗斯人无法像其他欧洲民族一样发展为海洋民族。

从而俄罗斯缺少了西欧人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即使经过了彼得大帝的努力,俄罗斯民族仍然无法仿效西欧成为一个海洋民族。

可以说,俄罗斯民族自打诞生起就被牢牢打上了草原民族的烙印,这是欧洲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结果。

这也就奠定了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

就是在这样一片草原上,公园9世纪,以第聂伯河为中心,形成了古代俄罗斯的部落集团。

这就是俄罗斯国家的基本雏形。

俄罗斯的独特还源于他的历史。

对于俄罗斯的发展来说,有两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都从本质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的形成。

一个是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另一个是鞑靼蒙古人的征服。

9世纪时,当时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了来自拜占庭的公主为妻。

这位公主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东正教。

其实早在这以前,由于与拜占庭之间的战争与交流东正教已经影响到俄罗斯,但这次东正教由于统治阶层的激励扶持而发展成为俄罗斯的国教。

东正教与东方的宗教——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更接近。

这些宗教都体现出整体的精神,目的是协调众生以普度大众。

他们强调整体的统治地位,限制个人自我意识,个体只能在服从整体的条件下发展。

[2] 这与早就存在于俄罗斯民族中的高度的集体主义相结合,使俄罗斯的传统集体主义观念加强。

而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基督教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得其更加适合个人的利益的实现。

在基督教中,人们更加重视如何让自己成为上帝的选民。

东正教还具有保守性和不开放性。

迄今为止,它仍标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的纯一不变的正道”。

尤其是俄罗斯东正教不像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那样能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调适自己,而是严格尊奉一神教宗旨,敌视自由和进步,反对多元和开放。

如它信守古老的基督教教条,不允许对神学教义、仪式作任何改造和革新;仍保持一整套繁琐的宗教仪式,严格守斋;它目光短小,不重视社会问题,反对教会生活的现代化;它甚至在祈祷时坚持用古斯拉夫语,而反对使用现代语等等。

这就促使了俄罗斯在思想和文化方面长期落后于西欧,社会长期定至于封建农奴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与东正教一起来到俄罗斯的还有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这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标准。

俄罗斯正式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精神、思想与文化。

而在欧洲西部,西罗马帝国虽然被日耳曼民族所灭,但却使其思想文化被日耳曼民族所吸收。

真正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就是当时位于中欧的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的那种认真、严谨和将条理的精神正是根源于此。

俄罗斯与西欧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载体。

在西欧法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法律被看成为最高的社会价值,它支配着各个社会团体和自由个人结合在一起。

与这种西欧模式不同的是,在当时的拜占庭和后来的俄罗斯实行的是另一种模式,不注重法律,也不着眼于个人,而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中央政权。

[3]另一件对俄罗斯影响深远的就是13世纪鞑靼蒙古人的征服。

12世纪时,蒙古人崛起于东方的草原,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开始了征服之路。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度汗利用当时俄罗斯各个大公国分裂的局面将其一一征服,俄罗斯全部沦为外族的统治之下。

鞑靼蒙古人的征服和统治造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破坏,城市被夷为平地,人民惨遭杀戮,这都极大的影响了了俄罗斯的发展,使其长期落后于西欧。

但240年的外族统治成为俄罗斯专制制度的又一块模板。

鞑靼人给俄罗斯带来了军事、税收和驿站运输等制度,除此之外就是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利向俄罗斯王宫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

【4】俄罗斯历史学家萨维茨基说,没有鞑靼统治就没有俄罗斯。

鞑靼蒙古的统治成为了一个模式,后来的莫斯科公国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次征服中,俄罗斯在文化、信仰、血统、政体和思想上都融合了大量的东方成分,这就直接导致了原有的专制体制和集体主义得到加强,同时俄罗斯的草原民族意识也得到强化。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完成了向一个东方民族转变的过程。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剥开一个俄罗斯人,里面露出的是一个鞑靼蒙古人。

同时,在这一阶段,俄罗斯各个地区逐步走向统一,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

在两个强大的文明——拜占庭文明和鞑靼蒙古文明的结合部产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结合体,这个结合体不但具有这两个庞大帝国的特点,而且还扩大了、夸张了这些特点。

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也许就象征了这两种文明的结合。

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这是来源于此。

【5】此后,这种特点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彼得大帝曾经试图通过改革的手段使俄罗斯变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学习西方礼仪,文化,科技,艺术和思想、打开波罗的海得出海口、迁都圣彼得堡、甚至是严禁俄罗斯人流由东方时的胡须来加强俄罗斯与西欧的联系。

通过这些举措,俄罗斯的国力有了较大增强,但这一切其实是为了维护俄罗斯那种东方集权式的统治。

当西欧各国的革命与民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以沙皇为绝对权威的的封建专制国家。

在彼得大帝和以后的历代沙皇执政的时期,俄罗斯都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融入欧洲。

但不论结果怎样,俄罗斯始终与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别。

以至于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说欧洲文明从大西洋岸边向东延伸,并结束在伊斯兰的土耳其与东正教的俄罗斯。

长期以来,欧洲其他国家一直未把俄罗斯视作为欧洲国家,而是一个东方国家。

从拿破仑到希特勒,无一不在宣传中把俄罗斯说成为全欧洲的敌人。

在苏维埃时代,俄罗斯由于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而与西欧彻底分道扬镳,西欧为了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欧盟与北约两大组织。

这种高度集权的苏维埃政体之所以可以在俄罗斯建立起来,与其那种深厚的专制思想文化基础是分不开的。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靠近西欧国家,但是这种改革与当年苏联的革命一样具有一种极端性。

俄罗斯虽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民主改革,但莫斯科中央政府的权威仍然不可动摇。

【6】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也时而对立时而合作,维系他们的更多私经济利益而非文化和思想认同。

俄罗斯有人曾经提出要融入欧洲,但这条道路无疑充满了阻碍与艰辛。

2007年时,德国一家周刊发表言论“欧洲这个浴缸放不下俄罗斯这头大象”。

俄罗斯今天仍然以独特的文化、思想屹立于世界。

这种重集体、轻个人、搞专政、爱暴力和易极端的文化特点是近千年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通过几次改革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改变的。

这种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俄罗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纵观今日的俄罗斯,上至政府下至个人,全社会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

近年来俄罗斯的一些极端外交行为如东欧反导系统、对欧天然气、禁止外国人经商和击沉中国渔船上都表现了他们的极端外交政策。

所以在与俄罗斯政府及其人民的交往中,要认识到他的这些思想文化特点,才可以更好的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交流与贸易。

把中俄关系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1]. 斯拉夫文明 Slav Civilization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第一版 214[2].东正教史乐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第一版 126[3].西方文明史纲威廉.哈迪麦克维尼新华出版社 1992第三版 344[4].俄罗斯通史简编孙晨琳人民出版社 1986第二版 196[5].俄罗斯文史漫笔蒋路东方出版社 1998第一版 170[6].解读俄罗斯的前途与命运李兴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第一版 2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