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反应谱与抗规解释
2-2)设计反应谱的形状 要反映反应谱一般的变化规律 要简单,便于使用
(T )
max
min
T1
Tg
Tmax
6
2-2)设计反应谱的形状 要反映反应谱一般的变化规律 要简单,便于使用 (T=0时,反应谱值?)
(T )
max
min
T1
Tg
Tmax
7
2-3)设计反应谱的参数 五个参数:T0
0
max
Tg
Tm
(T )
max
(T ) (
Tg T
)
min
T0 Tg
9 Tmax
2-4)设计反应谱的参数如何确定 五个参数:
T0 :随场地(土层结构略有变化,但大 致在0.ls附近,就固定取0.1s;
max :随地震动而有变化,在2.0—3.0之
间,取值受经济实力影响,我国2.25,美国 取2.5;
:按照实际记录统计(1-0.9)
11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对设计地震动的规定
•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 都采用反应谱理论。将加速度反应谱归一化,给 出无量纲的动力放大系数谱:
(T ) Sa(T ) / a
Sa(T ) • 式中 (T ) 为动力放大系数,亦称标准反应谱; 为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a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设计地震动 y 地震动输入 (t )
(t ) ) y 设计地震动(也称地震动输入
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的地震输入
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三种形式:
1)设计地震动峰值参数:a、v、d 2)设计反应谱 3)地震动时程 设计地震动是工程地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2
确定设计地震动要考虑的因素
• 可接受的破坏后果和抗震设防标准
烈度
50年地震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
超越概率
峰值加速度
63.5%
A/3
10%
A
3%
2A
• 经过统计平均和平滑化处理,得到比较规则变化 的简单曲线,便于结构抗震设计使用。
12
我国1964年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
13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GB50011-2010)
1)地震影响系数 是设计反应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放大倍 数就是设计反应谱。设计习惯用重量,引入 地震系数(惯性力是重量的比例)改写公式:
max
Tg
Tm
1.0 ( max 1.0) T T0 T max Tg max T
0.0<T ≤ T0 T0<T ≤ Tg Tg<T ≤ Tm
8
2-3)设计反应谱的参数 五个参数: T
• 抗震设计方法 (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动力理论)
根据抗震设计方法选择设计地震动参数,如表示地震动强度的加速 度;表征结构对地震动反应的反应谱等。
3
2-1)设计反应谱的来历 2-2)设计反应谱的形状 2-3)设计反应谱的参数 2-4)设计反应谱参数如何确定
1.0 ( max 1.0) T T0 T max T g max T 0.0<T ≤ T0 T0<T ≤ Tg Tg<T ≤ Tm
Tm :视该规范的结构对象而定,一般建 筑:3s,现在经济发展,有高层,扩大到6s, 10 对于大型桥梁等,是不够的。
2-4)设计反应谱的参数如何确定 五个参数:
Tg :称为特征周期,根据实际归纳的; 物理意义:反映场地对长周期地震动的放 大作用,土层越软,越厚(卓越周期越大), 长周期地震动放大越多,特征周期就越长, 所以与场地类别密切相关。 同时考虑经济实力,因为特征周期越长, 反应谱平台就越宽,进入最大放大倍数的结 构就越多。
a F m a m g kW g a 再代入 由反应谱可求结构加速度
s
as a g F ma mg (T )W k (T )W W g g
14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对设计地震动的规定
• 图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给出的 设计反应谱,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表示。地震影响系数定义 如下: (T ) (T ) • 式中 k a / g 称为地震系数;a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重 力加速度, (T ) 为标准反应谱,即动力放大倍数谱。
min
(T )
max
(b)
T/s
T1 Tg
Tmax
4
2-1)设计反应谱的来历 每条地震动(每条记录)都可以计算反应 谱,形状各异,以哪条为准? 对同一个结构(相同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固有 周期),不同反应谱之间数值变化大,不好遵 循; 各记录反应谱的绝对值也相差很大; 处理方法:标准化(归一化)得到放大倍数 简化曲线,平滑化 目的:便于使用 5
2 max
地震影响系数
Tg 2 max T
0.45 max
[2 0.2 1 (T 5Tg )] max
0.1 Tg
5Tg
6.0
15
周期/sec
小震(多遇烈度)函数
f(I)
极值Ⅲ型 63.5% 10% 3% I-1.55 I I+1
由于结构不可能建造到能抗御任何强烈地震,地震又是小概率事 件,也无必要无限加大抗震强度。一般考虑结构在经常遇到的中小地 震作用下不产生影响使用的破坏,在不常遇到的大震作用下允许破坏, 但不至于伤人。
• 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地震动大小
由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
• 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抗震设防的投入有差别,还要考虑社会 可以接受的损失水平,综合考虑决定抗震设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