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五篇
导语:《弟子规》是源于《论语》,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并不局限于幼儿教育,也适用于成年人。
下面是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各位参考。
所谓德,即:道德。
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力行。
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实践,真干,处处力行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而不习,等于无学。
“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身教胜于言教。
所以末学要感恩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帮助老师们成长,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
末学更要知难而进,好好学习和领悟教育的真谛。
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为每位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末学现在最大的目标和志向。
教育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
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幸福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个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
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养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圆满的。
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发!
大智若愚,一个人要先学会老实,再学灵活。
说一条,做一条,这样学问才会有成就。
反之,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老师说的:“做学问也一定要先扎根基”。
就犹如盖楼房,地基越深,楼房盖的越高,越坚固。
但,抉择错误,努力白费。
因此,我们选择“精神食粮”时更要慎重,不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顺序。
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弟子规》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实践和体验。
这就是为何它能成为国学入门必修经典,并作为我们普贤国学幼儿园的第一本教材。
如果根基没扎好就读四书五经,孩子读越多就越会跟生活脱节,只会长养他的傲慢之心。
从当下出发,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做一名点灯人。
蔡老师讲到了五伦关系。
五伦关系中,夫妇有别,尤为重要。
夫妇关系处好了,其他四伦也会相处很好。
夫妇之间感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曾经认识一个20多岁的女孩,按照她的年龄正是谈男朋友,但是她就是不想谈男朋友。
在一次聊天中,她说:“我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吵架、打架,现在老两口都50多岁了,还会经常吵架。
让我对婚姻有恐惧感。
我不敢谈男友,不敢结婚。
”可见夫妇关系不和谐,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希望这个女孩能早日走出阴影。
能早日找到她自己的幸福未来!希望更多人能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安康吉祥!
末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专心专注,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之后再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圆融。
这就是末学以后的目标。
末学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圣贤之路,步入孝德之门。
听说安阳要花巨资建女子监狱,我想,如果把它换成女德学校岂不是更好?受益的人会更多。
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持,国家也一定会重视起来,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
“众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会靠过来,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学也要从当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来更多的仁人志士。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近,过日少”。
时时觉照,“一日三省吾身”,改过行善,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