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答: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设施、环境 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分几类? 答: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1、爆炸品。如:黑索金、TNT、硝铵炸药、高氯酸铵等。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易燃气体氢气、甲烷、乙烷等;不燃气体氧气、氮气、氩气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3、易燃液体。如:天那水(主要成分苯类)、汽油、煤油及部分柴油、酒精等。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红磷、白磷、锂、钠、钾等。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如:双氧水、双氧化钠、二氧化镁等。 6、毒害品。 7、放射性物品(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范围之内)。 8、腐蚀品。如: 酸性腐蚀品硝酸,硫酸,盐酸等;碱性腐蚀品烧碱、氨水等,及其它腐蚀品氯化铜、氯化锌等。 三、危险化学品有哪些主要危害? 答: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环境污染等。 四、控制与消除火源具体措施是哪些? (一)明火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割用火及其他火源,它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1、加热用火 加热易燃危险化学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宜采用蒸气或其他载热体加热。一定要用明火加热设备时,应远离可能漏气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贮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 2、切割用火 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 距离可达20米远,容易引发火灾,在焊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没有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禁止动火。 (2)可以移出易燃易爆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禁止在油气危险区域内动火。 (3)动火单位必须派有资格的安全监护人在现场执行现场监护任务,否则不准动火。 (4)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交叉作业。 (5)动火周围(至少15米范围)的易燃物质清除干净;附近难以移开的易燃物品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凡盛装过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易燃危险物品的容器、管道必须洗刷干净,不能确认为干净的,必须用惰性气体置换到氧气浓度低于2%,或者用水置换。 (7)凡动火点盛装油、气等易燃物品的容器、管道相连的必须用盲板隔开或者拆开连接,呈断开状态。 (8)动火现场必须配备适合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9)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人员必须彻底清理现场火种、残留物,经监护人检查确认没有火险隐患后,才能离开现场。 (10)气焊作业时,应将乙炔发生器放置安全地点,以防回火爆炸伤人或将易燃物引着。 (二)摩擦与冲击 1、机器中轴承等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等,都可能发生火花。因此,转动部分要保持良好的润滑,危险场所要用铜制工具。 2、在有可燃气体的场合,必须严禁使用含镁或铝的轻合金制作工具。因为这类轻合金制品与锈铁撞击所产生的火花,比铁与铁的撞击更易点燃可燃气体。 3、当可燃气体从管道或容器裂口处高速喷出时,夹带的铁锈与器壁摩擦,变为高温粒子,也可能引起火灾。 五、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储运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分为常温常压下遇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易燃气体,遇油脂会燃烧或爆炸的助燃气体,及对人畜有毒害、窒息等危害的有毒气体。 1、装卸作业时,应用抬架或搬运车,防止撞击、拖拉、摔落、不得溜波滚动。 2、搬运前应检查钢瓶阀门是漏气,搬运时不要把钢瓶对准人身,注意防止钢瓶安全帽跌落。 3、装卸有毒气体(如氯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钢瓶,应穿戴防毒用具。剧毒气体钢瓶要当心漏气,防止吸入毒气。 4、搬运氧气钢瓶时,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 5、易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烷、液化石油气等)严禁接触火,在炎热季节搬运作业应安排在早晚阴凉时。 六、易燃液体储运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易燃液体包括低闪点的汽油,中闪点的苯类,高闪点的煤油等。柴油根据其闪点, 部分属高闪点易燃液体。 1、装卸搬运作业前应先进行通排风。 2、装卸搬运过程中不能使用黑色金属工具,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装卸机具应装有防止产生火花的防护装置。 3、在装卸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 4、夏季运输要安排在早晚阴凉时间进行作业;雨雪天作业要采取防滑措施。 5、罐车运输要有接地链。 七、氧化剂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在装运时除了注意三之规定外,应单独装运,不得与酸类、有机物、自燃易燃、遇湿易燃的物品混装混运,一般情况下氧化剂也不得与过氧化物配装。 八、常见的化工伤害事故 1、化学性灼伤 一般电镀厂,使用强酸、强碱化学溶液时,因防护不当或操作不慎,被化学溶液溅到身体时,造成化学性皮肤灼伤。 防范措施: (1)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3)教育员工懂得应急处理方法,如用大量清水冲洗等。 2、中毒 一般使用有挥发性有毒液体的化学品,如三氯乙烯、正已烷、甲苯、二甲苯等,因防护不当,或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造成中毒。 九、化工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1、近距离接触有毒化学品,必须佩戴防毒口罩、手套。 当不慎被化学品弄到皮肤、眼睛时,会马上用清水冲洗,然后再去医院检查、医治。 2、如身体出现红肿、发痒、过敏等症状,会联想是否与工作有关,进而找医生诊断。 3、不要把化学品带回家(宿舍)。 4、不要把工作服穿回家(宿舍),下班后应更换衣服。 5、化学品的毒性主要是伤肝、肾、溶解脂肪,平时要注意营养。 6、加强车间通风,尽量减少化学品的挥发。 7、遇到气体泄漏时,应会向上风处撤离。 8、每年体检一次,注意身体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贮存有哪些基本 要求? 1、贮存场所要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如各类物品仓库、贮罐、等建筑物的选址、建筑结构构造、电器设备、防爆泄压、灭火设施等都要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2、物品要分类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贮存时发分区、分类、定 品种、定数量、定库房贮存、定人员管理。化学性质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物品,不准同库贮存。 3、物品进、出库要检查验收。 4、堆垛衬垫要做到安全、整齐、合理、便于清点检查。做到不超高、不超宽、“五留距”即留墙距、柱距、顶距、灯距、垛距。 5、保管人员要做到一日三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及伤害急救 (一)基本安全知识 1、汽油 (1)家庭不宜存放。 (2)切勿私自用桶购买,用桶向机动车加油。 2、油漆及稀释剂 (1)家庭切勿贮放,随用随购。 (2)涂刷时加强通风,勿动用明火及杜绝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3)房间经通风置换,确保无危害,方可入住。 (4)油漆工需戴防毒面罩。 3、消毒剂 (1)家庭切勿存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消毒剂,随用随购。 (2)消毒剂贮存、使用时严防撞击、高温,以防发生爆炸。 (3)消毒时,人应离开消毒场所。 4、瓶装杀虫剂 (1)瓶装杀虫剂,置放于阴凉处。 (2)严禁抛扔和高温烘烤瓶体。 (3)使用时,人应离开喷杀场所。 5、灭鼠药 (1)严禁购买、使用剧毒灭鼠药(如毒鼠强等)。 (2)使用时应固定放置,严禁喷撒。 (3)使用后及时清除干净。 (二)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1、氯气危害及防护要点 氯气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工生产和自来水生产企业,应用十分广泛。 A.危害:氯属II级高度危害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吸入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症、肺水肿、眼和皮肤灼伤。 B.逃生:(1)沿侧风向逃离泄漏源。 --氯气比空气重,氯气泄漏后沿地面扩散和逃生时可登高逃离氯气危害。(2)逃离时最好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C.急救:(1)氯气遇水呈酸性,眼睛、皮肤受到刺激后,应使用0.2%~0.1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不少于3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自来水冲洗。(2)呼吸道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后,应及时使用“消泡净”防止肺水肿,必要时施行心肺复苏术、吸氧。(3)吸入氯气量较大者应卧床休息,给以“舒喘灵”气雾剂,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2、氨气危害及防护要点 氨气(液氨)可作为制冷剂使用。 A.危害:氨属IV级毒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死亡,吸入、接触并可引起灼伤、冷灼伤。 B.逃生:(1)氨气发生泄漏应及时戴好防毒面具。(2)氨气较空气轻,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侧风向逃生。(3)将毛巾用醋浸湿捂住口鼻逃生。 C.急救:(1)接触氨气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处理。(2)中毒时应使用“清沧1号”对咽部进行喷雾,严重者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并送医院抢救。 3、一氧化碳危害及防护要点 家庭使用的人工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A.危害:一氧化碳属II级中度危害毒物,它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窒息,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无力、药迷甚至死亡。 B.防护:(1)厨房间及浴室加强通风。(2)使用煤气时,人不离开灶台。(3)停止使用,要及时关闭开关。(4)发生泄漏,不能点火,动用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电器、手机、电话等,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开门窗通风。 C.急救:(1)立即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2)必要时应进行高压氧仓治疗。 4、苯系列物危害及防护要点 家庭装修中使用的油漆和稀释剂中含有苯系列物质。 A.危害:苯及苯系物中毒最初出现头晕、头痛、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失眠等。重症者可有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较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后,可出现白细胞减低,严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防护:装修施工时要注意通风,对浓度高、通风条件差的现场要使用防护服和防护面具。新装修的居室要经过足够的通风,散去气味后再入住。入住后每天仍要有一定时间的通风。 C.急救:(1)中毒者应迅速脱离毒源,移至空气新鲜处。(2)眼及皮肤接触者用水充分冲洗。(3)口服者充分漱口,不可催吐。(4)就医。 5、亚钠(亚硝酸钠)的危害及防治要点 亚钠(亚硝酸钠)主要使用在工业生产中。 A.危害:亚钠属II级高度危害毒物,亚钠形似食盐,民间常发生误食现象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其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和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B.防护:(1)严禁将工业用亚钠带回家,防止误用误食。(2)购买包装标识清楚的食盐。 C.急救:(1)饮足量清水,催吐。(2)立即就医。 6、甲醛危害及防护要点 家庭装修中使用的装璜材料中含有低浓度的甲醛。 A.危害:甲醛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据有关资料人类可疑致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