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展专业教学计划

会展专业教学计划

会展服务与管理实施性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教特色,以能力为本为,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以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 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实施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还要处理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

本方案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培养该领域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事业用人需要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市场需求知识技能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树立的教学理念,并将它渗透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需求,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并根据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向社会推荐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名称:会展服务与管理2.修业年限:三年3.招生对象:初中毕业及同等学力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办学学生。

4.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饭店公关和营销、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和礼貌礼仪、旅游历史和地理的基础知识;前厅、会议中心、客房、餐厅、康乐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一般的社会活动能力;用外语接待宾客能力的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5.人才培养体现的特点:(1)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要求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打好扎实的外语基础。

③掌握旅游职业道德和礼貌礼节的基本知识。

④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

⑤掌握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服务与管理知识。

(2)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要求①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②能用外语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

③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

(3)专业拓展能力要求具有胜任前厅、客房、餐饮、康乐服务和基层管理的能力。

6.专业基本能力:(1)核心技能:具有前厅、会议中心、客房、餐厅、康乐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能力。

(2)资格证书:取得相应的1)普通话证;2)客房服务员证证书。

7.就业方向:(1)应对的职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类饭店,从事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基层管理工作。

(2)应对的工作岗位迎宾员、客房预订员、总台接待员、问讯员、外币兑换与收银员、机场车站代表、商务中心服务员、电话接线员、客房服务员、客房服务中心联络员、公共区域清洁及服务员、布件收发保管员、布件洗烫工、餐厅迎宾员、餐厅服务员、酒吧服务员、调酒员、送餐服务员、餐务管理员、健身及娱乐场所服务员、饭店大堂副理、客户关系主任、营销代表等。

三、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一)公共基础项目1、必修课程(1)德育(140学时,含四科)①职业生涯规划:(34学时)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②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③经济政治与社会:(34学时)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④哲学与人生:(34学时)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175学时)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14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英语(175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计算机应用基础(138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5)体育与健康(14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 2、选修课程:(34学时)(1)心理健康(34学时)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2)旅游地理(34学时)介绍旅游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中国历史(34学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中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的自觉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1.专业基础项目(1)必修课(2)选修课会展服务专门化(3)任选课2. 技能训练项目(1)必修项目(2)选修项目(3)任选项目3.基本素质训练项目(1) 艺术方面:书法美术(36学时)培养兴趣,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和修养,开发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书法和美术欣赏。

(2)礼仪:(34学时)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有关礼仪的基础知识,礼仪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礼仪与个人素质的关系,掌握礼仪规范要求。

同时应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以上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自觉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 科技方面:演讲与口才:(34学时)消除当众恐惧心理,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演讲、表演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演讲的口才。

(4) 就业教育: 就业与创业:(36学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培育创业意识、为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社会组织结构、产业与社区、求职技巧、创业意识与能力、创业政策法规、小企业管理技能等。

4.职业认证训练项目四、教学工作建议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树立个性教育观和终生教育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能人才。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坚持有的放矢,增强先进性、针对性、实效性,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坚持使用现代技术,扬弃传统做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

(二)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法纪的习惯,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尽量按照会展服务专业对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初步习惯会展服务涉及到服务环境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

(三)会展服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专业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必须和实训相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功训练。

学校要积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注意国内外该领域内最新发展动向,适时引入教学与课程之中,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

(六)考试方法可通过教学中课堂提问、课后练习、实习测验及实习中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掌握情况等途径,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学习和实习中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奖励。

(七)该课程各科的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