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 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 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 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 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 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 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 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 《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 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 春
韩愈
•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 • 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 • “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 • 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 • 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 • 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小结
•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 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 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 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 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 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全诗抒发了作者是么样的情感?
恋春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 “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赋予花木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芳斗艳 的美丽景象。 3、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 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 飞舞,随风飘荡。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 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 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 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 6、“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 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 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有“诗佛”之称。苏 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话译文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 一边高歌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 相伴静静照耀。
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 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 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 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 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存诗900余首, 有《李太白集》。
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 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 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 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 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 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译文:
•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 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 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 春风飘人的琴上。
小结
•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
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
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
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
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
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 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
•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 情。 • 4、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夸张,“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 是沾湿的意思,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 亲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 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 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 情。 独坐、弹琴、长啸。
2、“幽”“深”渲染了怎样的意境?
幽静雅致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
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
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 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作者简介
•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 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 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 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 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 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 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 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
小结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 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 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 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 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 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 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 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 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