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五彩瓷器的演变

清代五彩瓷器的演变

清代釉上五彩
顺治时釉上五彩瓷在明代基础上继续烧造,并且有所创新,除一部
分仍保留明末的风格外,另一部分则呈现出清代釉上五彩的新面
目。这一时期色彩多见红、绿、黄三色,红色为枣皮红,绿色为深
绿,都非常浓重。也有一种相对清秀、较淡的色彩,釉面光亮匀净,
呈色较淡,部分器物的颜色容易脱落,器物的绘画多以人物画为主。

清乾隆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
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
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康熙时期
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
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
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
新活泼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
五彩瓷。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
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中釉上五彩最能反映和代表
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康熙釉上五彩除了常用的红、绿、黄、
褐、紫等彩外,釉上蓝彩和黑彩的烧制成功,使其画面更加华丽。
此时所用的青料是云南的珠明料,色泽翠艳。黑彩特点是如黑漆一
般,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显得黑白分明,在康熙五彩中运用广泛,进
一步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黑彩多用于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
山岭山峰、人物的眼睛、发髻、装饰的飘带、鞋子等,后又用于画
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点染或片断画面,最后发展到大范围使用,并
在黑彩上涂一层玻璃白,使黑彩显得更加漆黑明亮,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最终,促使了独立的墨彩瓷器品种于康熙中晚期出现。
此时金彩已在五彩上广泛运用,常见有大面积描金图案,表现出康
熙五彩的富丽堂皇。金彩多用于官窑器物。黑彩、蓝彩、金彩的出
现使得画面更加写实、逼真。康熙釉上五彩的装饰手法多姿多彩,
有白地五彩,蓝青地五彩、蓝地描金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
蓝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充分显示了康
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及制造工艺。

雍正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受到了粉彩发展的冲击而有些停滞。五
彩大部分由粉彩取代。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说明,雍正时期的釉上
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浓艳的风格,而显得淡雅柔和,纹
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笔划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恰
到好处。并留有较大的空白。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
雍正五彩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紫、蓝、黑、白等色,施色较
薄,大红大绿少见,蓝色使用较少,黑色较多。

到了乾隆时期,五彩器物就更少了,仅有官窑的龙凤碗和十二月令
花卉杯。嘉庆、道光时期,略有少量官样器生产,像撇口式五彩龙
凤碗、花卉杯,但存世量也比较少。

同治、光绪时期民窑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有的仿写明代各朝及
康熙款、图记款,字迹很潦草。同治时期仿的大件器类,色彩用得
过于浓艳,施彩也比较凝厚,同时缺乏光泽,纹饰画得也比较粗率,
不及后期光绪的五彩器。光绪一朝仿康熙五彩较多,有青花五彩和
白地五彩。白地五彩所用的彩料红、黄、绿彩色较为鲜艳,但红彩
表面显得比较干涩淡薄,也有显得厚暗的;仿康熙青花五彩的器物,
青花的颜色过于浓艳、漂浮,色阶变化不明显,绘画层次也较少。
所仿的器物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符合晚期器物的所有特征。

青花五彩
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皆属于五彩范畴。青花五彩是一种釉下青花与
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产品。其工艺流程与斗彩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
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上:斗彩是用青花勾勒出全部或部分纹饰的轮
廓线之后先挂釉,烧成之后再在青花轮廓线内填彩,青花在斗彩中
所占位置很重要,起到了主导地位;青花五彩则是用青花绘画纹饰
的局部或某一块、某一点,不用青花勾勒轮廓,青花只作为一种颜
料来点缀图案,如有勾勒轮廓线也是极少的,因此五彩是主题,青
花起辅助作用。

明万历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时期所开创的彩瓷品种。宣德青花五彩的制作
虽然简单,画面也显稚嫩,但已经初步形成了青花五彩的基本特征。
宣德以后,青花五彩曾一度衰落,到嘉靖时产量开始大增,万历时
达到顶峰,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技艺之高超都是空前的。

嘉靖朝是青花五彩发展的辉煌时期,开创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嘉
靖青花五彩多为官窑生产,青花色料改用进口的回青料或加石子
青,色调表现为蓝中泛紫,十分浓艳,颜色特征非常明显。青花五
彩瓷器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尤其是矾红彩料、青花及绿色的大面
积的使用,给人以丰富饱满、热情奔放、富丽堂皇之感。这种浪漫
奔放的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万历朝的青花五彩除继承了嘉靖青花五彩的一些特点外,又有其明
显的特征: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点。二
是装饰华丽,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而且还当作主色调使用。
并出现了青花五彩镂空工艺。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
十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龙凤纹,还有蟠螭纹、花鸟纹等。万历五彩
以蒜头瓶、出戟花觚、洗口瓶、蟋蟀罐、笔管、洗等常见。但有的
造型不太规整,有明显的变形和塌陷,甚至官窑也是如此。这与当
时的制瓷工艺有关。青花五彩在清初虽有制作,但不占瓷器生产的
主导地位,传世品中顺治朝有一些,康熙朝为多。顺治青花五彩器
较多保留了晚明的古拙风格,青花翠蓝浓重,红绿彩鲜丽明快,俗
称“大明彩”。康熙朝的青花五彩虽然没有釉上五彩的成就大,但
它清新的色彩,优美的画面,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美作品。清康熙
青花五彩的显著成就是对青花的运用。由于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显
著,青花特点突出,对青花五彩的烧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花使
用的是云南所产的珠明料,呈现出青翠艳丽的特点;彩绘工艺上运
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鲜亮。康熙青花五彩始
终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一直烧制到晚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