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官窑文化

官窑文化

小支钉痕。
宋代官窑瓷器
北宋官窑器形有碗、盘、洗 和各式瓶、炉、玉器造型较 多见。
宋代官窑粉青釉双耳葫芦瓶 从该器的造型及工艺看,具有典型的宋官窑 “紫口铁足,聚沫攒珠”瓷器的特征
辽代官窑
辽代官府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目前发现的窑址有缸瓦窑和林 东窑两处。
缸瓦窑窑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西60公里的缸瓦窑村附 近。1964年内蒙古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进行调查,1975~1979 年辽宁省博物馆再次调查。窑址范围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 0.5公里,堆积层厚2~3米。以粗白瓷为主,细质白瓷不多,缸胎 粗瓷不少,还有黄绿色低温铅釉陶等。器物多属盘、碗、杯、
明代官窑瓷器
பைடு நூலகம்
明代官窑瓷器_明·宣德青花矾 红海龙纹梅瓶
玉壶春瓶
清代官窑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 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 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 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 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清代官窑瓷器
(1) 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 紫灰色。 (2)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3至4个或 更 多支钉痕。
(3)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 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4) 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 见。
碟等生活用品,也有盂、盒、壶及牛、马、羊、骑兽人俑。器 物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 4种,以印花为主,也有剔刻 加填彩的。窑具有匣钵、支柱及垫饼,“官”字铭文匣钵为直 筒形,平底,外径0.12米,只能烧小件瓷器。缸瓦窑产品的装饰 以及划刻“官”、“新官”字铭的做法,是受北宋北方瓷窑的 影响。如白瓷印花装饰明显受河北曲阳定窑的影响(见曲阳定窑 址);剔刻花纹受河南、河北磁州窑系同类装饰的影响(见磁州 窑);刻划“官”、“新官”铭文是摹仿定窑的作法。其产品 在辽中京(辽代五京之一,在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内)遗址中出土 很多。
辽代官窑瓷器
辽代官窑瓷器造型多样
辽代冮官窑小白釉马驹
明代官窑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特
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和其他彩釉瓷的生产规模,工 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明代瓷器上的款 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 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 民窑产品书写纪年款的也有,但字体较为草率, 不及官窑规整。
宋代官窑瓷器
北宋官窑承袭汝窑,但造型
风格雍容华贵,具皇家气息。
官窑圆洗 宋 故宫博物院
官窑弦纹瓶 北宋 故宫博物院
宋代官窑瓷器
官窑大瓶,宋,高34.5cm,口径 9.9cm,足径14cm,瓶圆口,直颈, 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 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 底处纹片细碎。
汴京官窑 出戟尊(奉华尊) 粉青乳浊釉,釉质温润如玉,细
官窑瓷器的特点:
1.造型、装饰、釉色等按宫廷式样设计生产,直接体 现了统治者的审美追求。
2.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成本,产品精美绝伦,典雅 高贵,是古瓷器中的精华。
3.非商品性生产,产品少。精者选进宫,次者掩埋等处 理,不许流入民间。
4.历代帝王均将官窑瓷器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不作明 器陪葬。
宋代官窑鉴定方法 :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
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 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 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 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 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 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 珍稀名贵。
官窑文化
官窑:
官窑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官府在汴京(今 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官窑是中国古时五 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 一。后世广意上官窑意指由中国历代政府营建, 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 用。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 官窑、明代官窑等。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 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 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