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编号:
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审核:
课题:给我的孩子们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教学重点:
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除阅读障碍,理清文意。
2、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幅儿童画,画的是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周围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
面对这幅画。
一个大人在想:六比六,还省得打架。
画下的孩子题字:——“太美了,舍不得吃”!我们一起玩吧!这一情景对你有什么感触?确实,同样一件事在成人的眼里和孩子的眼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认识,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今天我们就带着探究孩童世界的心理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
二、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生字词:
鞠躬尽瘁()姊()妹考妣()
龌龊()刬()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轻声读文章
2、边读边思,贯穿全文的两种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分别用文章中的
两个词语概括。
生:读文章。
读后,同桌交流。
明确:
四、话题理解:1、以“丰子恺眼中的孩子”为话题说几句话来阐述你对文章的
理解。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注意人称的运用)
举例:丰子恺眼中的孩子是自然的,真实的。
比如瞻瞻,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他都会哭得嘴唇翻白,
昏去一两分钟。
2、以“孩子们眼中的大人”为话题说几句话来阐述你对文章的理解。
讲述:有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逛商场,让他在地上走,可孩子拼命地大哭,父亲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在孩子眼前只
看见到处都是人们的腿在来来来往往地晃动,看不见一张笑脸,于是他决定无
论多累,都要把孩子骑在肩上。
看来我们只有用心理换位法,才能理解儿童的
率真世界。
举例:孩子们眼中的大人是没有生气的动物,因为他们会终日闷闷地坐在窗下做事。
3、以“丰子恺眼中的大人”为话题说几句话来阐述你对文章的理解。
举例:丰子恺眼中的大人是没有出肺肝相示的,以自己为例说明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彻底的真实和纯洁”作者特别写到自己为了谋生而到上海上课,这
些都看作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无聊”的事,而孩子们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布置课后学习:
1、你有自己的童趣小故事吗?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童趣的?把它拿出来与同
学交流。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则,学一学丰子恺,用简单的漫画描画出来吗?
3、课后交流自己的童趣,及父母对自己童趣的态度。
4、用简单的漫画描画自己的一个童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二、展示“我的童趣”
1、请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童趣故事和自己绘制的漫画,挑选3则全班交流。
交流童趣故事和漫画
2、教师小结,引入下一内容的学习:无拘无束的童年纯真而快乐,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面对童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三、联系生活,体会失去童真之悲哀(8——11节)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学生思考:
1、这一部分里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生活与孩子生活的?
2、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
3、有人说《子恺画集》这名太普通,如请你给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
例:《黄金时代》、《金色童年》、《纯真时代》、《蜘蛛网落花》、《舐犊情深》……突出童真的可贵或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1、听学生朗读体会作者溢于言表的“悲哀”。
2、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3、给画集取名并讲述理由。
组织学生思考后交流,明确:
交流并作笔记
四、学会在质疑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
(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
a表达了什么意思
b.是怎样表达的
c.表达效果怎样
(2)质疑角度
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替换增删,前后照应;词序,感情色彩
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前后照应,思想感情;结构关系
学贵有疑,本文中有许多句子内涵丰富,所表达的情感复杂,针对下列句子,请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之间的所谓“沉默”,“含
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
我的悲哀来了!
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学生品味、质疑、探讨、解疑,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五、诵读课文、体会丰子恺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品味丰子恺语言风格:真情直白、亲切自然、毫不矫饰。
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品味丰子恺语言风格。
课后学习:
站在童年向成人的转折点上,你一定会有对童年的回望,也有对成人的憧憬,请仔细思考一下,你希望能留住童年中的哪些东西,又渴望成人后的哪些东西?你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同时拥有吗?为什么?
教后反思:
孩子生活:出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和纯洁。
成人世界:俗务缠身、身不由己、无奈随俗。
3、作者真正的悲哀:看见心爱的孩子还不能体会幸福,而幸福时光就要结束,
他们很快就会长大,退缩、顺从、妥协、屈服到像绵羊的地步,这种悲哀是难以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