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复习必会50题1、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2、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2.58cmB、2.57cmC、2.576cmD、2.577crn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6、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9、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1、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12、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1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15、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16、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老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B、老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C、蚊子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小D、老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17、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B.把一枝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曲线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音响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18、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19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C.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小于原有水的总量D.水不会结冰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22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大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22、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23、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24、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400m 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m 所用的时间为s.2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示数的图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26、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三:。
27、图10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幅度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是图___,响度最小的是图____,声源在1s内振动次数相同的是图____和图_____.28、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29、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______,估测数字是______;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30、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 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31、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32、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33、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34、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 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35、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6、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37、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3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39、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请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40、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 6.25m/sC. 6.75m/sD. 7.5m/s4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42、 A、B两地相距300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甲 = 6m/s、V 乙 = 4m/s,假如有一只猎狗不知疲倦的以V = 8m/s的速度奔跑在甲、乙之间。
问:在甲、乙两人出发至相遇时,猎狗跑了多少路程?43、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44、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45、在一根长为102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两次敲击声,两次响声相隔2.8s,此时空气的声速是340m/s,求金属管中的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