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1:地球仪与经纬网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在经线不等长
B.丙、丁所在纬线圈等长
C.甲、乙两地均位于西半球
D.乙、丙向北能到达北极点
2.关于图中四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处于高纬,四季分明
B.乙地终年昼夜平分
C.丙地阳光直射,热量充足
D.丁地午夜太阳景色美
3.右图中表示南纬23.5°,东经30°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同学们,我们迎来了第一次模拟考试,预示着两年的地理学习就要结束了。
那堂课的场景你还记得吗?第一节地理课,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地理学习的工具—地球仪。
利用地球仪的经纬网能帮助我们()
A. 预测某地天气
B. 寻找各种矿藏
C. 确定位置方向
D. 测量地形高度
读下图,完成5—6问题。
5.以下给图中四点标注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A.①(20°N,20°W)
B.②(60°N,40°W)
C.③(20°S,0°)
D.④(40°N,20°W)
6.图中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能够正确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卫星照片
D.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8.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行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9.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C.经线的形状为圆
D.沿任何一条纬线西行,均能回到原地
10.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的中心有一根真实存在的轴
B.地球表面有不多经纬线
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考点2:经纬网的应用
1.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成都军区某部通过“北斗一号”发回信息得知,北川县(105°E,31.5°N)茶坪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灾。
救灾指挥部通过“北斗一号”系统定北川正确位置是()
A. A
B.B
C.C
D.D
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问题2—4:
2.试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的经度为______,纬度为______,C点的纬度为______,经度为______。
3.A、B、C三点中位于热带的有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有______。
4.A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B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
经纬网图,回答问题5—8:
5.用粗黑线画出本初子午线.
6.图中A的地理位置是______,B的地理位置是______,C的地理位置是______.
7.A点在B点______方向,C点在D点______方向.
8.A、B、C、D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填字母),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填字母).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9—13。
9.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10.按东西半球划分,B点位于______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____半球;按高、中、低纬度划分,B点位于_______纬度。
11.图上A、B、C、D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
12.比较AB、EF两段纬线的长度,是AB_______EF。
(填“<”、“=”、“>”)
13.在地球上,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上。
考答案
考点1:地球仪与经纬网
1.D
解析:所有经线都等长,A错;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最后缩成一个点,B错;甲地在西半球,乙地在东半球,C错;乙、丙两点向北可以到达北极点,D正确。
2.C
解析:甲地为高纬地区,位于寒带,没有明显的四季,A错;乙地只有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B错;丙地位于赤道,阳光直射,热量充足,C对;丁地没有极昼现象,所以不会有午夜的太阳,D错。
3.C
解析:赤道以南为南纬,0°经线以东为东经,故选C
4.C
5.解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W);
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S表示).结合经纬网得知:①点的经纬度(20°E,20°N);②点的经纬度(40°W,60°N);③点的经纬度(0°,20°S);④点的经纬度(20°E,40°N)。
6.解析结合经纬网得知:①的经纬度为(20°E,20°N);②的经纬度(40°W,60°N);
③的经纬度(0°,20°S);④的经纬度(20°E,40°N)。
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位于西半球的是②点。
7.解析: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故选B
8.解析: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向南一直到赤道,纬线的长度变长,从赤道向南纬线的长度变短.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向正南走100千米,到达赤道以南60千米,此处的纬线长度比赤道以北40千米处的纬线短,所以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位于出发点以东.故选:D.9.解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经线的形状为半圆,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且自称圆圈,因此沿任何一条纬线西行,均能回到原地,故选D.
10.解析:地轴是一个假象轴,A错;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线有无数条,B错;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D错,故选C
考点2:经纬网的应用
1.A
解析:经度向东逐渐递增为东经,纬度向北逐渐递增为北纬,故选A
2.解析:60°E;20°N;30°S;40°E
3.解析:A;A;A、B、C;B、C
4.解析:东北;西南
5.解析:赤道是0°纬线;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
6.解析:观察图示,A点在赤道以北,在0°经线以西,故A点的地理坐标为20°N,40°W;B点在赤道以南,0°经线以东,故B点的地理坐标为40°S,20°E;C点在赤道以北,在0°经线上,故C点的地理坐标为20°N,0°.
7.解析: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判断,A点在B点西北方向,C点在D点东北方向.
8.解析: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故位于西半球的有A,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C.
故答案为:(1)
9.解析:从图上的经纬网可以看出,A的经度是位于0°经线的西侧,所以是西经20°,纬度是位于赤道北侧,所以是北纬40°,AB两点处在同一条纬线上,A是位于B的正西方向.
10.解析:从B的经纬度来看,经度是位于0°经线东侧,是东经20°,是位于(20°W-160°E)内,所以是东半球;纬度是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纬度是划分是0°-30°属于低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60°-90°属于高纬度,所以B是属于中纬度.
11.解析:A、B、C、D四点中,只有A点位于西经20°上,处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12.解析:AB和EF两段中,AB处的纬度更高,也就是跨了相同的经度,纬线要更短,而EF 处的纬度更小,跨相同的经度,纬线要更长.
13.解析: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明这里一天能转四万千米,这样的地方只有赤道处最合适,因为赤道处的周长是四万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