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1、《乡愁》一诗中吟唱着一曲情深意长的思乡恋歌;《我爱这土地》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在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正确把握语气,语调和重音停顿,饱含深情地练读几遍。
2、会背诵,会默写这两首诗。
3、结合作品背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一步开拓诗歌的主题内涵,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土的浓烈的情思,并能用简洁且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4、能够对重点名句赏析评注。
5、积累有关爱国、乡愁情感的诗词、句、段。
学习重点:1、2、3
学习难点:1、3、4
学习时间:两课时
二、自主学习:
1、阅读相关知识链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
两种学习方案:第一种,自由读《我爱这土地》标画难于理解的句子,并在学案空白处写出初读感悟(可就理解的句子,词语或整体感知全诗后的感情来写),大约4分钟后小组交流疑难和初读感悟,交流完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质疑。
(可能出现难于理解的句子: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和哪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先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是什么的写照(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然后理解“河流”“风”“黎明”各指代什么,可结合几个词语来推想:“悲愤的”“温柔的”“激怒的”,然后理解为什么是“汹涌着……”“无止息地吹刮……”……(可结合课后习题二的1小题进行)
2、发挥联想、想像,结合诗句,写出诗的主旨及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3、练习朗读,试着标来顿、重音,结合对诗的理解力争饱含深情的练读,时间约8-10分钟。
4、班内展示读,师生点评。
5、赏析评注、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感情寄托等方面进行)时间5-7分钟,
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指导方法并对疑难、重点句子进行点拔、指导,讲解式的赏析点评。
作业:练习背诵默写《我爱这土地》
连词成段:嘶哑汹涌悲愤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乡愁》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及自己的理解标画重音,确定语气语调,并小声练读几遍。
2、圈点批注(诗歌主旨、作者情感,读后感悟诗歌的词语选用、词的重复和叠词使用的妙处、修辞、诗歌形式突出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整齐中又有参差错落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也可对其中一节进行扩写,充分发挥有关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师指导点评、总结。
3、班内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4、当堂练习背诵。
5、总结两首诗写法(组内交流总结由一人代言,班内交流,师总结提炼)。
二、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嘶哑
..()fǔ烂()hóu咙()lí明()..()汹涌
2、查资料记住作者及作品的相关信息,记住以下内容。
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他的成名作
②《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3、语言实践
①结合诗句的内容,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这永远汹涌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②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及重音停顿,怎样朗读下面诗句?(用“/”表示停顿,用“·”表示重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③《乡愁》四个小节实际上就是四幅图画,请你用简要的语言为这四幅图命名。
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
④根据你对“故乡情”的体验,仿下面句式,写出你的理解。
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⑤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历史,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试,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例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青天揽明月的神舟飞船。
4、日积月累,请选其中一首默写。
5、诗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思想与感情,说说“土地”与“乡愁”的含义。
《我爱这土地》第二节若去掉,依然可以独立成篇,但诗歌主题的表达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课后二题2)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方案二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必学1、2、3、4、5、8选学6、7题)
1、练习有感情朗读,结合相关资料及对诗的理解,来判断语气语调标画重音。
2、练习背诵默写。
3、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我爱这土地》中“土地”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勾画出来。
4、在《乡愁》中作者把“乡愁”寄托在哪四种具体的事物上?不同事物中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谈谈你对四个“阶段”“乡愁”的理解,用简明的语言评注在课本上。
5、自主学习,完成课后习题。
(一题至四题)
6、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点评诗句。
7、个人创作(仿写、读后感)
8、课外爱国思乡的诗词句段积累。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用8—10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查缺补漏或交流、补记、完善。
二、反馈展示,师生自主确定展示内容(朗读、赏析、背诵、默写必展示反馈)
三、课下作业:
(一)阅读实践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题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
席暮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读余光中的《乡愁》填空。
①诗人巧借邮票、船票、坟墓、海水,表达了强烈的之情。
②这首诗虽然分为了相当独立的个镜头,但都以贯穿其间。
③这几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节为第一层,节为第二层,两层的转换是一次质的升华。
④作者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水,那么“乡愁”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是。
2、读席暮容的《乡愁》填空。
①诗人巧借、、,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②“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加点的词应当理解为。
3、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但各具特色。
说说这两首诗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4、余光中的《乡愁》后来经作曲家谱曲,被广泛传唱。
就你的体味,作为歌词,它的音乐美表现在哪里?
(二)写一段话,把你已积累的以乡愁为主题的诗句串编起来,表达你对乡愁的理解,试一试很有趣的(150字左右)
四、相关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青年时就积极投身革命,抗战炮火打响后,他又义无反顾地违背父亲叫他留在家里的意愿,离开家庭,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曾去法国留学。
著名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等。
著有《艾青专集》。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人创作与鉴赏》等。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作于抗战初期(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不用说,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以及漂流到孤岛上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