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
(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1、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

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

《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

这主要是因为( )
A.进化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2、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

”这反映出( )
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3、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谜面谜底
生涯在镜中照相处
海军浜
成汤国旗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B.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C.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D.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5、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
观点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
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
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茂成变法研
究》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D.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
6、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7、严复认为,“欲通知外情,不能不详述外事,欲详述外事,不能不广译各国之报”。

因此,严复打算聘请“通晓各国文学之士”,搜集、翻译各国报纸。

这反映了( )
A.维新派注意宣传西方思想
B.严复重视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C.中国报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D.严复积极利用中学改造西学
8、秋瑾留学日本时,“肤色白皙,眼睛细长,体格稍瘦。

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为流行的紫色裤裙。

缠足,日本式的束发,莲步蹒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欠。

”这反映出秋瑾(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
B.有兼具中西的文化多元性
C.秉持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D.深刻影响了中国时局
9、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1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而改革开放后,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这一变化表明( )
A.党报党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
B.“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业兴衰
C.人民大众的需求制约报刊内容变化
D.报刊业的发展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进化论的输入和传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说法太绝对,故A选项错误;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晚于题干时间,故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的《天演论》以宣传进化论为核心,从思想上、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故C选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进化论的传播对知识分子的影响,“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选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等信息可以看出,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故B正确。

仅仅一幅漫画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排除A、D。

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照相处”“达尔文”体现了西方技术与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商标”体现了西方经济管理方式的传播;“海军”“立宪”体现了西方军事和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这些整体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多元化,故答案选A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广学会是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中国创立的,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对于广学会出版的报刊是期期不落,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中虽然提到要废除封建专制,但在政治上并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体现其局限性,故A选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提出维新思想归功于传教士的著作,表明康有为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故B选项错误。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是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C
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康有为的维新思想除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传统儒学的影响,不可能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故D选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严复晚年对天演论的反思,故A项错误;材料中严复更多的是对进化论持负面看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一改过去对进化论的全面肯定,更加客观公正,故C项正确;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与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识到当时西方的先进,试图通过介绍西方文化等来改造中国的社会现状,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涉及“搜集、翻译各国报纸”,并未涉及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材料提到“搜集、翻译各国报纸”,并非利用中学改造西学,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为流行的紫色裤裙。

缠足,日本式的束发,莲步蹒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欠”可以看出秋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日本文化的集合,即兼具中西的文化多元性,故B项正确。

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 项错误。

依据材料“每日往来学校”可知,秋瑾受近代教育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秋瑾影响中国时局的信息,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正常”,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排除B;从材料看出国民党、共和党、自由党等都在宣传民生、民权、民强等,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三民主义任务是否完成,排除D。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变化在于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的创办,再结合时间信息改革开放后,可判断是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报刊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都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变化,因此A项错误;“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人民大众的需求影响报刊内容的变化,“制约”说法不恰当,故C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