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课件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四、人口结构
•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性别、阶级、婚 姻、就业以及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和关系状况。 人口构成对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具有全面影响。一方面,人口构 成是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同时又是未来人口过程的基础;另 一方面,人口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促 进或制约的作用。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人口性别结构
•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 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 佟新(2003)认为,文化因素通过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生育 观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存在性别价值的 差异论,强调男人比女人更有经济价值和传宗接代的特权。 一方面,为了保证男婴的存活,在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家庭 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女婴难以得到与男婴一样的营养和健 康保障,直接的结果是女性预期寿命缩短。另一方面,对男 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偏好导致选择性流产,致使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我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很大,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 1978年的82.08%下降到2004年的58.24%,下降了23.84个百分点, 但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由1978年到1995年呈现上升趋势,之后 又有所下降。农村人口数量多、比例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种 状况加大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度。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三 、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从微观角度看,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科学素质两部分。 • 从宏观角度看,可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
种相关身体素质指标来测量。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科技文化素质
• 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比1900年提 高了1.75年,比2000年提高了0.39年。其中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 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2002年,我国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6.12%,而 文盲率达到11.5%;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31.83%,文盲 率为5.44%。城乡差异显著。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男性偏好的文化传统有着与传统农业经济相连的内在社 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思想延续了上千年,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 响着与中国有着一脉相承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日本、韩 国等。这种男孩偏好在低生育率状态下表现得更为突出。
• 吕世辰(2006)认为,近年社会要的推动,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家庭对人手的和劳动力的需要迫 切,男人的力气大,所以人们喜欢生男孩;农村的生活 环境差,社会保障的条件差,养儿防老的作用仍很大。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身体素质
•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低于城市,这从城乡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可以得到证明。1991年农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比城市高出10.8、3.6和13.1个百分点,到2002年, 又分别高出13.5、20.9和25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此外农村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加上农村的卫生条件 和社会保障条件落后,农村人口总体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水平。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持续攀升趋势,90 年代攀升更为显著。我国的农村人口的性别结构更为严重失衡。 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6.00 和122.21,均高于全国水平(全国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 比分别为103.45和121.18)。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 概念
• 徐琴认为农村人口是指未建制的乡集镇和村庄上的常住人口。按 此标准划分全国仍有75%左右的农村人口。
• 罗肇鸿、王怀宁认为:农村人口即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并且将农 村人口与农业人口进行了定义阐述:农业人口是指其职业专门务 农;农村人口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而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的高出生率,不应归罪于不同 的偏好,而应是包括教育、收入保障、居住空间和死亡 率等在内的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些环境条件主要由 公共政策来决定。
• 据统计,2004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2.9988亿人,其中 农村人口7.57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24%。国家统 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 年底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 约占总人口的56.09%。而在2007年乡村人口为72750万 人,约占总人口数的55.1%,超出总人口的半数。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人口年龄结构
•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 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它是最基本的人口结 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
• 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或者说如何定义一个国家已经进入老 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其主要原 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 高;二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 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 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但为了研究问题方 便,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人 口类型的划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见表1),其中一个 重要的指标和界限是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 大于7%。
•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上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居住地,统计的是居住 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住在城镇的是城镇人口,住在乡村的就是 农村人口。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 、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是人口的绝对量。 • 盖尔·约翰逊(1994)认为:父母生育一个孩子的预期收益包括以下几个组
成部分:孩子的工资收入,或者通过烹饪、照看弟弟妹妹,打扫卫生、修剪 花园、采集燃料和饲养动物等对家庭的贡献。如果生的是男孩,父母的一个 重要收益是收入,养老或者治病都有了安全保障。如果村子里的土地是根据 人口变动来分配的话,那么,当一些制度建立后,多生育一个孩子带来的重 要好处是收入或资本的转移。因此,家庭并不看重超生罚款,在超生罚款之 外,他们重视的是消费或者增加一个孩子所带来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