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说明-0127

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说明-0127

市区供电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说明(试行)2005年1月目录1.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和设计理念1.1 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1.2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理念2.绩效体系的运作2.1 绩效目标的设定2.1.1 关键绩效指标2.1.2 绩效目标设定的步骤2.1.3 绩效合同2.1.3.1 绩效合同的主要内容2.1.3.2 绩效合同签订的双方2.2 绩效监控2.2.1 机构绩效监控2.2.1.1 月度机构绩效监控2.2.1.2 季度机构绩效监控2.2.1.3 机构季度赋值2.2.1.4 各相关部室的职责2.21 岗位绩效监控2.2.2.1 岗位绩效监控沟通需涵盖的议题2.2.2.2 岗位绩效月度回顾2.2.2.3 岗位绩效季度回顾2.3 行为规范2.4.1行为规范的定义2.4.2行为规范考核的对象2.4.3行为规范考核的分类2.4.4行为规范考核的依据和办法2.4.5 行为规范评分标准说明2.4 绩效考评2.5 考核结果的运用2.6 绩效管理体系的维护2.6.1指标库体系维护的原则2.6.2 行为规范考核方案的维护2.6.3 行为规范考核的投诉机制3. 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关系3.1 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区别3.2 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联系3.3 关键绩效指标与公司方针目标的关系3.4 班员行为规范考核和班组建设的关系3.5 绩效管理体系的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的区别4. 各主要相关部门在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职责说明5. 附录模版和样板附件一- 绩效合同样本附件二- 月度分析报告模版-附件三- 季度分析报告模版附件四-机构季度赋值回顾表附件五-岗位绩效监控阶段性小结表附件六- 行为规范(非班员类)评分标准表附件七- 行为规范考评表-非班员岗位附件八- 行为规范(非班员)月度工作计划及小结表附件九- 行为规范(班员类)考核内容表附件十- 行为规范日常打分表附件十一- 行为规范半年度评分表附件十二- 行为规范半年度评分汇总表绩效管理体系的简介1.绩效管理体系目的和设计理念1.1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绩效管理是帮助公司实现其总体目标的战略工具,同时引导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要求,帮助完善组织文化,使其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要求,发展和提高员工的认识能力和综合素质1.2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理念-系统上,体现了机构绩效和岗位绩效的有机结合,机构的绩效即该机构负责人的绩效-内容上,体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并体现经营绩效、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协作、员工发展等方面的全面整合-在工具运用上,根据岗位性质不同,分别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行为规范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方法上,强调全程沟通,建立全程性的绩效管理-在结果上,强调与设定的绩效目标相比,而不是进行岗位间的横向比较,更加注重对未来发展的规划2 绩效管理体系的运作绩效管理体系包含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和绩效考评三个主要环节。

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示说明:目标设定:考核期初,通过考核双方沟通,明确被考核人考核期间的主要工作重点及努力方向,并以绩效合同的形式加以确认绩效监控; 绩效实施进程中全程动态地监控绩效过程是否与制定的绩效方向和进度出现偏差绩效考评:考核期末,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考评,对被考核人考核期内的绩效表现做一总体评价 2.1 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目标的设定通过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部门和岗位,从而把岗位目标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机构负责人作为机构的代表,对机构的整体绩效负责本部部室主管及以上, 基层部室主管及以上的岗位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签订绩效合同。

其余岗位采用行为规范考核方式。

2.1.1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分解按照财务类、客户类、内部营运类、学习与成长类四个领域。

结果性指标是指财务类指标;过程性指标包括客户类、内部营运类、学习与成长类。

关键指标的涵义: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公司重点经营活动;分为定量、定性指标;有效反映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实施的关键举措的成效关键绩效指标的用途1、使公司决策者清晰了解什么是对公司业务最重要的方面,以及关注这些方面的实施进展2、可以根据关键绩效指标的达成情况对对经营中的偏差提出预警3、为岗位业绩管理和沟通绩效目标提供客观依据2.1.2绩效目标设定的步骤:在绩效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1)依据公司总经理与电力公司签订的三项经营责任书确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2)公司领导层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如何落实年度经营目标,明确制定公司层面的主要经营举措,并落实到相关负责部门3)依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及公司层面的主要经营举措,本部各部门及各基层制定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及部门/基层主要举措在部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公司领导层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如何和机构负责人签订绩效合同,明确以下内容:公司的年度工作重点、相关部门间的配合指标本次绩效考核期内本部部室主任及基层经理的通用考核指标(指标权重、目标值、评分标准)机构负责人签订绩效合同的时间进度安排签订绩效合同的具体操作1)指标的选取:由考核双方讨论确定,能采用量化指标的尽量量化;考核指标6-8个(含通用考核指标);指标的目标值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确定2)权重的设定:由考核双方根据工作重点确定,各指标权重总和应为100% 3)评分标准的制定:目标计划值为3分,其余4档评分标准以3分为基准,考核双方依据工作实际讨论确定其中,定性指标的评分标准建议主要确认评分要素,1-5分的标准依据评分要素的完成情况确定2.1.3 绩效合同绩效合同是考核双方确认被考核人绩效目标和能力发展的书面材料,它将考核双方之间的绩效管理关系用书面形式确认下来。

绩效合同主要适用于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岗位。

绩效合同为绩效监控和最终考评提供依据。

2.1.3.1绩效合同的内容绩效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名称、权重、实绩、绩效评分等级、绩效积分、结果说明等。

(绩效合同样本参见附件一)2.1.3.2绩效合同签订的双方-原则上各岗位直属上级是该岗位考核人。

-公司层面:1)公司总经理是各机构负责人的考核人。

考虑到管理幅度的有效性,委托副总经理代为履行考核人职责,但最后由总经理决定考核结果的总体平衡。

2)副总工绩效指标的设定由分管副总经理与总工商量后,分管副总主签-基层1)有多位业务领导关系的部室主任,其绩效目标的设定由各位领导先行沟通,由其分管经理代表考核人与其签订绩效合同2)副总工:其绩效目标的设定由分管副经理与总工协调后,由分管副经理代表考核人与其签订绩效合同2.2 绩效监控绩效监控的定义: 考核双方基于绩效目标定期检讨阶段性工作计划和阶段实绩有无偏差,并分析分析偏差原因、及时制定改善举措,从而最终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绩效监控的体系:绩效监控体系由机构绩效监控和岗位绩效监控组成 2.2.1 机构绩效监控通过定期回顾公司经营业绩,确保公司经营业绩受控及目标的最终实现, 同时为负责人的岗位绩效监控提供绩效数据来源 定期回顾包括月度回顾和季度讲评 2.2.1.1月度机构绩效监控 月度绩效监控的流程月度分析报告形成的时间节点要求每月7日:各专业部室完成专业分析报告并提交牵头部门(财务个别指标可采用预估方式,但必须加强预估的准确性)每月15日:牵头部门完成汇总报告并提交公司领导层决策分析参考4、月度报告递交至领导层供领导决策参考6、各专业部室和基层负责落实领导决策,总经办负责督办2、牵头部门与各专业部室填写月度工作重点和专业分析报告1、月度机构绩效监控流程启动3、牵头部门汇总、分析,与总师室充分沟通,提炼关键问题并联合专业部室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建议5、结合月度安全讲评会,由分管副总主持召开月度安全讲评会兼月度机构绩效回顾会,落实改进举措每月20日:召开月度生产讲评会兼机构绩效月度回顾会月度分析回顾的注意事项1、在月度机构绩效监控分析启动之前,根据公司领导决议由总经理工作部下发通知,明确月度工作重点分析的内容,各部室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填写•月度工作重点分析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 公司年度方针目标展开-上级公司布臵任务- 办公会议决议•在总经理工作部下发通知的基础上,本部门认为月度经营过程中个别事项体现了公司提倡的创新精神,可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由总经理工作部立足公司层面进行筛选2、分管副总主持召开月度安全讲评会兼月度机构绩效回顾会,落实改进举措•结合月度安全讲评会,由分管副总主持召开月度安全讲评会兼月度机构绩效回顾会•通过月度安全讲评会兼月度机构绩效回顾会,公司领导层针对月度指标的主要偏差及时纠偏,保证公司经营过程受控3、专业部室和基层负责落实领导决策,总经办负责督办•各专业部室、基层负责落实月度扩大讲评会上的领导决策,并于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详细方案•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督办各专业部室、基层落实公司领导决议并在下月分析报告中进行回顾,形成闭环管理月度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 侧重于短期经营问题的解决,主要关注每月出现的偏差(包括指标以及月度/季度工作重点的偏差)并及时纠偏 • 不包含特定议题的分析• 不包含下阶段经营重点举措的建议 2.2.1.2季度机构绩效监控 季度绩效监控的流程季度分析报告形成的时间节点表要求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各专业部室完成专业分析报告并提交牵头部门(财务个别指标可采用预估方式,但必须加强预估的准确性)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牵头部门完成汇总报告初稿并组织召开季度讲评准备会5、牵头部门根据准备会结果形成季度分析报告定稿(含公司总体经营业绩分析、各基层经营业绩分析以及供领导层赋值参考的分析)6、季度报告递交至领导层供领导决策参考,分管领导与各自分管的机构进行季度绩效回顾,并依据绩效合同及日常工作事项的表现赋值2、牵头部门与各 专业部室填写季度工作重点和专业分析报告1、季度机构绩效监控流程启动3、牵头部门汇总、分析,与总师室充分沟通,提炼关键问题并联合专业部室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建议7、考评小组依据考评原则对机构季度绩效表现(含绩效合同以外的重点事项)进行总体评价,为公司总经理最终平衡机构季度得分提供参考9、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季度扩大讲评会,对公司季度经营业绩进行回顾和讲评,并布臵下阶段工作重点10、各专业部室和基层负责落实领导决策,总经办负责督办4、牵头部门组织召开季度讲评准备会,讨论报告初稿并为机构绩效季度赋值进进行准备8、分管领导与各自分管的机构沟通机构季度赋值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牵头部门完成汇总报告定稿并提交领导层供决策分析参考季度讲评准备会季度绩效回顾中,牵头部门需要组织召开季度讲评准备会,讨论季度分析报告初稿并为机构季度绩效赋值进行准备。

准备会的目的:•各部室对季度分析报告提出修改建议•牵头部门与各专业口子协调、落实公司层面改进举措•为回答讲评会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准备•为分管领导对机构(含基层与本部部室)进行季度绩效回顾并阶段性赋值准备绩效数据及有关分析季度扩大讲评会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季度扩大讲评会,对公司季度经营业绩进行回顾和讲评,并布臵下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季度扩大讲评会,公司领导层针对季度经营业绩的偏差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决策,并布臵下阶段工作重点•对机构的季度绩效赋值进行讨论,分析其有待改进之处及表现突出方面,明确机构下阶段工作主要方向季度绩效监控注意事项1)季度绩效监控流程中,牵头部门负责提供2份报告•公司经营业绩总体分析报告(就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机构赋值参考分析报告(就基层业绩情况为领导层提供赋值参考)2)专业部室和基层负责落实领导决策,总经办负责督办• 各专业部室、基层负责落实季度扩大讲评会上的领导决策,并于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详细方案• 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督办各专业部室、基层落实公司领导决议并在下阶段分析报告中进行回顾,形成闭环管理并于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详细方案 季度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 侧重于一个季度以来公司经营过程中规律性问题的解决,主要关注指标偏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寻求改善方案• 需要对公司下阶段经营重点举措提出建议供领导层决策参考 2.2.1.3 季度赋值 季度赋值的流程机构季度赋值的目的• 有效链接机构绩效体系与岗位绩效体系• 进一步明确机构负责人作为机构的代表,需要对机构的绩效负责 • 促进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更好的实现公司整体目标 • 为公司季度奖金发放体现差距提供参考数据 机构赋值的操作方法 步骤一:分管领导打分1、季度绩效分析报告递交至领导层供领导决策参考,分管领导与分管的机构进行季度绩效回顾,并依据绩效合同及日常工作事项的表现赋值2、考评小组依据考评原则对机构季度绩效表现(含绩效合同外的日常工作事项)进行总体评价,为公司总经理最终平衡机构季度得分提供参考3、公司总经理结合分管领导对机构的赋值以及考评小组的总体评价进行综合平衡,形成机构最终季度绩效赋值,分管领导与机构沟通季度赋值结果4、赋值结果的应用:1)季度扩大讲评会上对机构的季度绩效赋值进行讨论 2)机构季度绩效赋值与机构季度的奖金发放挂钩•分管领导与分管机构负责人(作为机构的代表,对机构的绩效负责)进行季度绩效回顾沟通,总结该机构的季度总体绩效表现•依据双方沟通结果及该机构(负责人)绩效合同,分管领导逐一对分管机构(负责人)绩效合同中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分管领导根据每一指标的打分和权重计算出分管机构的季度绩效合同得分•除关注绩效合同中签订的事项外,季度赋值还应关注绩效合同以外的其它工作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