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 在引导学生得出摆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用 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规律。之所以让学生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目的是拉近物理
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物
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对学生富有创建的设计给予鼓励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参与的勇气。
(二)说案
• 我在认真学习了大纲和教材之后,对这节课的处理力争在脱离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因为教材是以知识 结构顺序为主线编排的,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 要沿着学生的认识过程来安排教学,所以我改变了教材中由大量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这一单一过程, 从引导学生研究单摆的摆球运动入手,使学生展开探索,举一反三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规 律,然后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这一规律。
• 在设计与操作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设计的实验找缺点, 挑毛病,甚至对课本演示实验“ 吹毛求疵”,经过教师一如既往的鼓励、指导,学生改进了许多
实验,比如本节课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中小钢球碰撞的是弹片,由于弹片弹性形变发生
在一瞬间,不易观察,经过反复实验,学生用弹簧来替代弹片,效果明显,这一器材也用到了我 们以后的实际教学中。
• 本节课的最后,我利用了一只扁圆铁盒,盒的内侧用塑料泡沫挤住几块铜块、铁块等重物,然后盖上盒 盖,在盒外标出重物所在的位置。把它侧放在桌面上,且重物在最低处,它将静止不动;把它侧放在斜
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的底部时,它将沿斜面向下滚;再把它侧放在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顶端时,
一松手,它将向斜面顶端滚动,成了“会自动爬坡的轮子”,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他们都很惊奇;当
• 首先,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 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 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要让物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社会中,并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呢?这就需要 进行科学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是次要的,关键是体会物理学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他们的坎 坷经历,经验教训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科学态度、人格及科学精神等组成的科学文化体系,体会成功与失 败,体验坚持与放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它侧放在桌面的玻璃板上且重物稍偏向一方,一松手,它会在玻璃板上来回滚动一段时间,这是为什 么呢?
• 因为学生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了什么,所以他们会有极大的兴趣去探个究竟,甚至于下课了, 学生还沉浸在研究探索的快乐之中,这样就将物理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 以上是我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一节的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提出宝 贵建议。
• 另外,为了增强物理学科与科学、社会的联系,我在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之后,提出:流动 的水可以做功,那么如何让水流能做的功更多一些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建议学生 查阅资料或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调查活动,以获得有关水电站的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对于本节课的“ 想想议议”,教材要求学生把皮球涂上黑颜色做实验,这样容易把手和球弄脏,所以我 启发学生:不涂黑颜色可以吗?学生决定涂上水来做实验,然而球反复落下时,留下的水印却是重合的, 无法观察,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想出了办法:在桌上放一平面镜,当球 碰到镜面反弹起来后,稍微平移一下平面镜,使镜面上每个水迹都不重合,并按先后次序由大到小排列成 一行,效果非常好。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单摆在各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个摆动周期较长的单摆,也就是 由一根长约2m的摆线将质量为2Kg的球体悬挂在天花板的挂钩上。演示时教师要靠墙而立,把摆球拉到 自己鼻尖处,然后将摆球轻轻释放,在摆球第二次靠近鼻尖时,头一点也不要动。学生从这种“惊险” 的表演中可以得到极其深刻的印象,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去观察、去探索,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摆球 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分析出实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济南六十八中郑瑜
2020/11/26
1
评选原则为:
• 教与学的活动如何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抓住某点有所突破,把新的教育理 念转变为教育行动、体现基本功但不比赛基本功。济南六十八中郑瑜老师在这次大赛中以说 课第一名的成绩获一等奖。
• 本说案是郑老师在这次全国创新大赛说案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从这一说案中体现出了一些新的教育 理念,整节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利于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一改过去那种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陈旧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改革,为年轻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进行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参赛心得
• 我于11月3-8日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全国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这次比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 业委员会组织的,大赛的宗旨是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参加这次大赛的有初中53名,高中31名选手。大赛内容包 括教学改革成果、录象课片段、现场说课三项内容。因为前两项已经提前寄到评委会,所以这次现场比赛就只 说课一项。说课的内容包括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和物理实践活动课的有关题目。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说 课题目,独立准备1小时,说课15分钟。我能参加这一活动是省、市、区教研员及老师们对我的信任。我很珍 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比赛中把握住了机遇,这次比赛前前后后许多老师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使我受到了锻炼, 得到了提高,借此机会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