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拔罐的操作流程

拔罐的操作流程

拔火罐法的操作流程
拔罐目的: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毛巾等
操作程序
①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告之患者,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②取合理体位,露出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③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用罐的大小和数量,根据症状来确定,吸力也要根据患者力来
操作。

④酒精棉球一定要拧干,不能有酒精滴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钳夹要夹死)
⑤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方先拔同侧,右手持罐、左手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
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3秒。

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
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

拔完同侧拔对侧。

适时留罐10分钟
左右,盖好毛巾。

切记:
◆火球要在床边外缘,或离患者身体10公分,防止烫伤
◆酒精棉球不可碰到瓶口,吹灭火时要背对患者,火球上举过头顶,快速一口气吹灭;
另一手掌后挡火球,以免火星四溅。

⑥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⑦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取罐时用一只手按住肌肤,另一只手先
拔开罐口让空气进入,然后再取罐,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使用过的火罐,每次清洗或用酒精消毒后备用。

4、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5、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走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目的: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

如肩周炎,
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

如腰肌劳损,
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或精油
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

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
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慧享健康技术部编
2014年10月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