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1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1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1
XXX镇中心校
XXXX-XX-XX
XXX镇中心校综合实践课程管理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心研讨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X年XX月XX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
一、指导教师的组织及配置。

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每个班级,由中心校主管领导全面布置实施,各个年级课程开展工作由分校长负责开展、指导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还可以吸收一、两位教师负责协助指导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

1、按时参加上级和中心校组织的相应的培训活动,认真策划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

2、指导到位,关注学生的活动全程。

每两星期至少召集所指导小组的学生或小组长进行一次访谈(汇报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及时记好活动纪实。

3、关注学生活动安全。

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安排,认真分析活动地点的相关情况(对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应及时劝阻学生),并事先做好安全指导。

4、积极参加课程研讨,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提高指导水平。

5、参加课题指导的非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指导工作。

三、活动实施的管理细则。

1、课题开发。

从XXX镇或学生居住环境的特点出发,一定要尊重校情、村情、学情,从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积极开发课题,尊重学生兴趣与需要,采用小课题研究学习制度,建立课题规划,确立动态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由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学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等构成的文本体系。

注重活动目标的渐进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确立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课题研究目标体系。

2、实施计划的产生。

教师要根据本校、本地、学生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省课程安排意见,精心安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以此指导和约束本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

3、活动实施的全程指导。

在具体活动中,课题策划教师善于创设大课题情景,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拟好《学生研究性学习计划》,安排好小组分工;关注学生走向实地、走向实践,及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活动成果,指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做好材料归档。

XXXX年XX月XX日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改新增设的必修课程,既是全新内容,又是课改的亮,我县教育局能够抓住课程改革的要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契机与机遇,建立卓有效的评价机制就显得紧迫与重要了。

由于它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均不同学科课程,因而,它的评价也有特殊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评价的统领全局的理念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

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理念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理念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评价方式、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

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评价学生以下内容:
1)、活动记录:包括学生填写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纪实》《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材料》等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发现和想法等,还可以说
明为什么选择这项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完成的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方法进行反思和交流。

2)、评价资料:包括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活动的评语及学生积累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

3)、问卷调查表:在某一活动进行完后,老师提供调查表,学生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做进行反思。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调整活动策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评定应注重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它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2)、教师应指导或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

3)、具体的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活动(或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

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四、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

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

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五、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

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

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教师的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目标管理。

2、优秀学生的学生学校颁发证书,存入学生成长档案。

XXXX年XX月XX日。

相关主题